中西方沟通的差异

中西方沟通的差异

ID:21387735

大小:3.77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18

中西方沟通的差异_第1页
中西方沟通的差异_第2页
中西方沟通的差异_第3页
中西方沟通的差异_第4页
中西方沟通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沟通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方沟通的差异1.1中西方沟通的差异1.2口头语言的差异1.3肢体语言的差异1.4总结内容提要1.1中西方沟通的差异1.1中西方沟通的差异沟通的含义:信息的发送者通过各种渠道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使接受者接受和理解所传递信息的过程。1.1中西方沟通的差异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我们应该了解,在文化背景相同的范围内,人们共处时很少产生交往沟通上的障碍;但若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时,往往会出现误解或发生冲突,影响到交往与沟通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1.1中西方沟通的差异1.2

2、口头语言的差异Top1:问候语1.2口头语言的差异--问候语中:一般采用下列用语:“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或“上哪去啦?”(“Whereareyougoing?”)“吃过饭了吗?”(“Haveyoueatenyet?”)”西: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或”Howdoyoudoing?”“Nicetomeetyou!””Howareyou?”VS如若对外国人说:“Haveyoueatenyet?”.这会造成对方的误解,对方会误认为你在向他/她发出邀请;如果问“Whe

3、reareyougoing?”则可能造成外国人对你的反感,认为你打探他/她有隐私;如果你说“Youarefat”,对方会认为你很不礼貌的。1.2口头语言的差异--问候语为什么会这样呢?1.2口头语言的差异--问候语中国自古以来食风甚盛,请客吃饭习以为常,吃是人们谈话常见的话题。英国位于大西洋北岸,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四季变化不明显,但一日这内天气状况可能瞬息万变,所以他们认为在他们那里只有天气,没有气候。因此,天气成为了英国的一个新鲜话题,从而养成了谈论天气的习惯。Top2:称呼1.2口头语言的差异--称 呼1

4、、表达家庭关系上的差异:中国:亲属间称呼语大都能把身份、辈分、亲疏关系表现出来,如爷爷、表叔、堂兄、表弟等。西方:在内容没有汉语称呼的复杂,亲属称谓语也很难一下就看出其具体的关系,如兄弟只是兄弟的意思,既可指弟弟也可指哥哥。1.2口头语言的差异--称 呼2、体现身份、地位关系方面的差异:汉语中,称呼常常体现长幼有别,显示称号身份和地位,如“姓氏+头衔或职务”。年轻人看到长者不能直呼其姓名,而应该使用尊称,如遇见与自己爷爷、奶奶同辈的老人就应该用“姓氏+爷爷/奶奶”来称呼;而长者称晚辈为“侄子”、“令郎”等。在英语中大

5、多没有相对应的称谓词语,一般在人际交往时都直呼其名,在少数情况下会看对方的社会地位,地位较高者会使用名字称呼对方,而地位较低者会有“头衔+姓”来称呼。1.2口头语言的差异--称 呼称呼中国人“老某”→表示亲切,对某个人的尊称称呼外国人“老外”→会遭外国人的白眼,认为年轻比老更难得可贵1.2口头语言的差异--称 呼分析:个体文化,核心是强调个体自由度的发挥,强调男女平等西方: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影响深远Top3:赞美1.2口头语言的差异--赞 美例1:在一次读者交流会中,有位外国友人对作者说:“Thestoryyouw

6、riteissointeresting.”作者回答说:“No,no.Justso-so”中国人真是莫名其妙,竟然不领情!这不是怀疑我的判断吗!1.2口头语言的差异--赞 美例2:一次大型活动中,一位中国人称赞一位英国小姐:“Youlooksobeautiful.”,这时,英国小姐回答说:“Thankyouforsayingso.”Sohappy!1.2口头语言的差异--赞 美例1    当人们赞美中国人时,即使他们心里很高兴的,但嘴上却依然表现得很谦虚例2    当别人赞美英国人时,他们习惯以道谢或接受的方式作答1.

7、2口头语言的差异--赞 美中国是一个礼仪这邦,以谦虚为美德,上尊下卑,贬已尊人,因而当遇到别人的称赞时,往往表现出谦辞和愧疚的心态,极力去否认别人的赞扬。西方人性格比较坦率,他们很乐意接受别人的称赞,当接受别人的赞美时,他们会第一时间说出谢谢,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1.2口头语言的差异--打招呼Top4:送别语1.2口头语言的差异在古代,我们有一种比较储蓄的表达,那就是折柳送别。“柳”音同“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所以,“折柳”、“杨柳”、“柳”等成为我国送别的代名词。例如诗句“长安陌上无穷树,唯在垂杨管别离

8、。”送别的时候,我们通常强忍泪水,吝于拥抱,这些往往会让热情奔放的老外们觉得很冷淡。这种“冷淡”表现出老外深感诧异。所以,如果你和老外送别,举止不妨洒脱奔放一些,可别让他们觉得你是“冷血动物”。--送别语1.2口头语言的差异--送别语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