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鲁迅杂文及后期思想

9鲁迅杂文及后期思想

ID:21384798

大小:5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1

9鲁迅杂文及后期思想_第1页
9鲁迅杂文及后期思想_第2页
9鲁迅杂文及后期思想_第3页
9鲁迅杂文及后期思想_第4页
9鲁迅杂文及后期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9鲁迅杂文及后期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鲁迅的杂文及后期思想9鲁迅的杂文及后期思想.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本文由JIAHNE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鲁迅的杂文及后期思想兼及社会主义理想与矛盾本课重点鲁迅杂文的特点鲁迅杂文被革命高度推崇的原因。鲁迅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鲁迅被单一化的过程及实质。一鲁迅杂文的特点杂文和报刊是合而为一的。鲁迅政治散文首先是在报纸上发表,然后才汇总成集。尽管对他的文章存在很大争议,但它们有着一种在中

2、国无以伦比的现代性:(1)作为新闻文体的固定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现代的文学体式。(2)它是一种瞬息即逝的实存的表达和手段,这种实存要求对一切领域的一切事物做出直接的反应。要言之,杂文就是:现在。(3)这种散文以积极干预的姿态登场,它具有道德性。它要迅速介人,直截了当地促成变化。(4)它是片断式的,没有固定的形态。由于它似乎能同时兼容所有的形式和思考内容的东西,因此是一种“无体的自由体式”。也正由此,要做出清晰界定是相当困难的。1、批判性的特色。鲁迅在反对“恕道”的传统精神和“中庸”学说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原则“战则不止”。他的社会和文化批判

3、的主要目标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国人的奴性、中国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压迫,还有他那时代的右倾政策:他既反军阀势力,又反国民党,既反各种封建复辟势力,又反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学,既反国粹,又反国学。在他的14卷政治杂文中,《坟》是最有名也是最少争议的。相反他的很多集子,特别是1927年后撰写的,在不少文学批评家看来纯属诽谤中伤。不过,即使他的论争文章中也包含需要在今天做一番全新思考的挑战。他在1925年的《灯下漫笔》文中写了下面这段著名的话:但是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人们多起来了,加之以外国人。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

4、,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2、多疑性。、多疑性。中国传统中较少有不断陷入绝望的意义上的怀疑精神。中国传统中较少有不断陷入绝望的意义上的怀疑精神。中国只有片刻的思想混乱,由自我修养就可以克服。中国只有片刻的思想混乱,由自我修养就可以克服。这种状态在知识分子当中一直维持到了20世纪世纪。种状态在知识分子当中一直维持到了世纪。鲁迅是个极大的例外,怀疑就犹如他第二层皮肤,一种鲁迅是个极大的例外,怀疑就犹如他第二层皮肤,在他的杂文里

5、有特殊表达的生活感觉。作者对日常事物,在他的杂文里有特殊表达的生活感觉。作者对日常事物,对自己都充满疑心。他对日常情景进行分析,对自己都充满疑心。他对日常情景进行分析,对自身进行解剖。行解剖。即便是一句骂人话也可能成为他批判性地审视中国历史的目标。中国历史的目标。作者喜欢借助价值重估和悖论的技巧来展开其追问。来展开其追问。1933年4月10日,鲁迅就曹聚仁在同一天写的主题为“杀错了人”的杂文提出不同看法。就后者的论点,即每次革命都难免会有牺牲,只是不要错杀人,即杀错了自己人,他作了进一步发挥:袁世凯在1913年的二次革命之后并不是错杀了人,

6、而是专杀自己阵营的人,杀革命党人,以便日后自己能做上皇帝。鲁迅在这里也是把过去和现在总结为一个历史循环,他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革命的闹成这模样,并不是因为他们‘杀错了人’,倒是因为我们看错了人(袁世凯)。”(3)引申性。)引申性。鲁迅骂过连布莱希特都很推重的戏剧演员梅兰芳那鲁迅骂过连布莱希特样的当时名人。我们很容易找到以下的辩解理由:作者的批判对象并不是个人或者具体事,而是总体和普遍现象。单个人只不过是总体观察中的附带物。这一点从《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中也能看出,该文以传统的八股文风格写出:这里涉及的并不是单单的一只狗,一只要继续去痛打

7、的落水狗,而是有其引申的寓意。它代表了一群人,也就是被打垮的士绅阶层,他们在民国成立后仍然从不同层面上图谋复辟和反革命活动。简而言之,对于杂文家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在整体中的单个人,他要的是在一个典型情景中的具体事物,具体事物由此而能上升为代表性范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就是鲁迅的做法。在此意义上,多次遭他批判的散文家林语堂和梁实秋对他而言乃是代表了“公仇”,而不是“私敌”。4、双层性。所有杂文的起点都是一个客观事件,然后被予以主观性的过滤。“中国的灵魂”就成了鲁迅的灵魂。这些杂文因此就有一个公开的和一个潜藏的主题。其中最有

8、名的例子之一就是《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杂文最终与其说是悼念两个女学生被当时的北京政府枪杀,不如说更多地关系到在暴力时代能否谈政治的问题:在所有谈论都无意义,而所有沉默都意味深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