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6116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转换厚板的施工特点,详细阐述了转换厚板的施工技术:模板支撑、混凝土施工和钢筋施工,分析了转换板在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今后相应工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温度裂缝 Abstract:Theconversionlayerstructureof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isoneofthekeytechnologiesforhigh-risebuildingconstruction.Theco
2、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oftheconversionofthick,elaborateconversionslabconstructiontechniques:templatesupport,concreteconstructionandsteelconstruction,theproblemsoftheconverterboardintheconstructionphase,andproposedsolutionstoproblemsforthenextcorrespondingtheprojectprovidesa
3、reference.Keyperaturecrack :TU973+.3:A:2095-2104(2012)05-0020-02 1.前言:转换层结构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逐步推进,高层建筑作为一种解决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用地紧张的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在这些高层建筑中,为适应建筑空间功能化和形式多样化的需要,必须在高层建筑上、下部楼层竖向结构发生改变,或者下部楼层竖向结构轴线距离扩大或上、下结构轴线错位的位置设置水平转换结构,即转换层结构。和一般结构层相比,转换层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
4、点。这就意味着转换结构组成的了建筑的主要构件,它们的设计和施工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转换层按结构功能,可分为三类[1]:一是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二是上下层的柱X、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距扩大,形成大柱X,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三是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X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
5、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多样。国内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形式,其转换层的形式主要有:箱式转换层、厚板式转换层、梁式转换层、空腹桁架转换层等。 本文选用厚板式转换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和施工存在的问题逐一阐述明细,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2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转换层结构可以实现高层建筑上下部楼层功能和形式的改变,但同时构件的受力性能也变得复杂,不利于建筑结构抗震,其施工水平难度加大[2]。 2.1.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
6、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 2.2.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较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浇筑法进行时,应对叠合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2.3.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上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
7、,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布置。 2.4.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制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5.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3.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指在新浇筑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撑模板的全部构造构件,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
8、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模板,支持和固定模板的杆件、桁架、连接件、金属附件、工作便桥等构成体系,对于滑动模板、自升模板则增设提升动力以及提升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