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57877
大小:6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井点降水在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井点降水在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本文以一座大型商场的地下室工程施工降水为例,详细介绍了地下室施工排水的设计计算、深基坑降排水方案的选择以及施工方法,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等。 关键词:管井井点降水设计计算施工 1前言 新马特购物广场位于抚顺市顺城区浑河堤北,建筑外边线长115米,宽达40米,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约25米,基槽底标高-5.5米。建设场地地貌属于河流冲积形成的高漫滩地形,雨季施工,且地处繁华地带作业面狭窄。施工中,我们运用管井井点降水法控制基坑水位,达到预期目的,满足了设计
2、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工程中管井井点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并对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探讨。 2深基坑降排水方案的选择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地下室深基坑,由于基础深度超过地下水位的埋深,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为确保正常基坑施工,并保证边坡稳定性和满足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做好基坑排水工作。 常用的降水方法有集水井降水和井点降水。 集水井降水亦称明排水,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井,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深入基坑的地下水沿排水沟注
3、入集水井内,采用水泵把集水井的水排出基坑外。此种方法施工简单,但对于作业面和降水深度、涌水量等要求严格,施工干扰大。 针对本工程施工作业面小,地下水位高,降水难度大的实际,施工中我们采用了井点降水中的管井井点降水方案。管井井点降水是运用管井动力集水原理,用潜水泵抽取管井内的集水降低地下水位。本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的特点,不受吸程限制,排水效果好;井距大,对施工干扰小,较为经济。 3.管井井点系统的设计计算 3.1地质概况 依据该工程的《岩土勘察报告》和工程设计图纸提的供场地地质情况:本工程场地地貌属于河流冲积形成的的高漫
4、滩地形,地势较平坦,土层以砂砾石土层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岩土勘察报告显示地下室范围地下水埋深平均3.327m,含水层厚度为8.0米,属砂砾地层中,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浑河水,无压;基坑底标高设计要求-5.5m,结构埋入水下2.173米。因此,必须依靠降水作业保证施工正常进行。3.2管井井点系统设计计算 管井井点:深度至岩面平均孔深12米,按无压完整井设计计算,见下图 3.2.1渗透系数K值选取计算: 渗透系数(K=米/日)下表: (注:摘自《建筑施工手册》(杨启华编)中土层渗透系数表) 含水层不均质时渗透系
5、数计算按K平均值计取 K1×h1+k2×h2+……+kn×hn 即K平均=h1+h2+……+hn(渗透系数K值本工程K取100m/日) 3.2.3设计计算参数: 根据钻探柱状图计算得含水层厚度H=9.673,渗透系数K=100米/日,建筑物基础底深5.5米,设计安全高度考虑0.5米。则S=2.173+0.5=2.673,建筑物外周面积为4600m2。 3.2.4计算公式及总出水量值的确定: 总出水量Q= 式中:Q——流量(m3/日) K——渗透系数(m/日) H——含水厚度(m) S——降水深度(m)群井
6、时为井点管处水位降落高度 R——影响半径R=2S(H×K)1/2 r。——单井井管半径或群井包围面积平均半径r。=(F/π)1/2 r。=(4600/3.14)1/2=38.3m 总出水量: 3.3确定井点根数: 3.3.1井点根数选择方法: 按单井出水量计算计算值与总出水量比值 n=Q/q q—单井出水量 q=2πrLV 式中:r——单井井管半径或包围面积平均半径本工程按群井计算r=(F/π)1/2选用Ф400井径 L——滤管长度(m)取1.2米; V——滤管进水极限流速(m/日) V=6
7、5(K)1/3=65×1001/3=302m/日 q=2×3.14×0.2×1.2×302=455.2m3/日 n=Q/q×1.1=10325.6/455.2×1.1=23.9个取24眼 3.3.2按选用水泵抽水能力来比较: 本设计选用503/h n=Q/q×1.1=19个,施工时设置24个,平面布置见下图; 3.3.2管井井点的布置: 在距基坑上坡顶1米沿周边呈封闭状布置井点,成井后下入深井潜水泵及抽水管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0.5米以下。管用材采用直径400mm的钢筋砼管滤水管,管长12m。为保证滤水速度快、降
8、水效果好,井管全部采用滤水花管,共布设管井井点24套,经排水总管收集排入市政排水管X。 4.管井降水施工 A.工艺流程: 井点位置放线定位→钻机成孔→清孔、洗井→井管安装→孔壁填砂→水泵安装→检查水质、水量→试抽水→正常抽水→监测 B.工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