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细密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

波斯细密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

ID:21356497

大小:4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1

波斯细密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_第1页
波斯细密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_第2页
波斯细密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_第3页
波斯细密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_第4页
波斯细密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波斯细密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波斯细密画的伊斯兰合法性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文化史》(项目批准号:11&ZD082)的阶段性成果。穆宏燕(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100871)摘要:波斯细密画以苏非神秘主义哲学思想为自己的绘画理念和理论基础,以心灵之眼即“悟眼”去觉悟所画对象的“本真”状态,被画物没有远近大小之分,也没有明暗阴影,也不表现夜色。细密画的宗旨是描绘真主创世的“蓝本”,注重被画物的普遍性与共性,因而呈现出浓厚的程式化特征。在色彩运用上,细密画以“崇高原则”为本,描绘真主眼中色彩斑斓的世界。同时,细密画画家借由俯瞰视角——被视为真主俯瞰世界的神

2、的视角、借由苏非神秘主义中“人主合一”的学说,让自己的个体精神消融在真主的绝对精神中,从而也获得了伊斯兰合法性。由此,在反对偶像崇拜的伊斯兰文化中,细密画获得了其宗教合法性,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朵艺术奇葩。关键词:波斯细密画、空间观念、程式化、色彩运用、个人风格、伊斯兰合法性波斯细密画兴起于蒙古人统治伊朗的伊儿汗王朝时期(1230—1380),主要作为文学作品的插图。中世纪是波斯文学的黄金时代,作为插图艺术的细密画,可以说是随着文学的繁荣而兴起的。细密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笔法的精细见长,其技法明显受到中国工笔画的影响,但其精细的程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伊儿汗王朝时期,波斯全境已经伊斯兰化,从合赞汗(1295—1304在位)开始,统治波斯的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然而,伊斯兰教是彻底的一神教,禁止偶像崇拜,清真图案都是植物花卉纹饰,绝少人和动物。在波斯细密画产生之前,画家和绘画艺术由于被视为偶像崇拜而受到遏制。而以人物活动题材为主的波斯细密画之所以能够为伊斯兰文化所接受,并最终成为伊斯兰艺术的一朵奇葩,与细密画所蕴涵的深刻的伊斯兰苏非神秘主义哲学密切相关。细密画兴起的时期正是苏非神秘主义在伊朗盛行的时期。苏非神秘主义从11世纪开始,逐渐成为伊朗社会的主导思想,并对其政治、宗教

4、、哲学、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非神秘主义的核心是主张“人主合一”,即人可以通过自我修行滤净自身的心性,在寂灭中获得个体精神与绝对精神(真主安拉)的合一,以此获得个体精神在绝对精神中的永存。而波斯细密画正是借由苏非神秘主义的途径,获得了伊斯兰的合法性。本文拟从以下五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一、细密画的空间观念8在空间观念上,细密画完全不同于欧洲绘画和中国绘画,禀具的完全是伊斯兰的宗教文化精神。首先,细密画没有定点透视法,画家的视觉焦点是流动的,画家画某处就把焦点落在某处。因此,远处的人和物与近处的人和物一样大,墙里和墙外的被画物处在同一平面,外屋和里屋的

5、人和物处在同一平面,因此常常给人一种错觉。细密画与中国画都不表现出立体空间,但中国画有远近之分,而且中国画一般不同时表现处于不同空间的事物,而细密画酷爱表现同时处于不同空间的事物,而且没有远近里外之分。因此,细密画比中国画更具平面色彩。贝赫扎德作于1489年的《优素福逃离佐列哈的情网》(萨迪《果园》插图,藏于埃及开罗国家图书馆)很具有代表性,画中宫殿的大门、围墙、场院、一楼的房间、楼梯、二楼的外屋,最后达到二楼的里屋的场景——优素福逃离佐列哈的情网,众多不同的空间全画在了同一平面上。第二,细密画没有光影透视法,不画阴影,更不表现黑夜。贝赫扎德作于1

6、485年的《园中苏非们的聚会》(《米尔·阿里希尔·纳瓦依长诗》插图,藏于牛津博德廉图书馆)中,众苏非身后的山坡上缀满繁花的树木明显大于位于画面前部的众苏非,我们从画顶端的一弯残月得知这次苏非们的聚会是在晚上,然而整个画面犹如白天一样清晰明亮。第三,细密画也无空气透视法,被画物体不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而色调变化不同,因此远山的色调和近山的色调一样,没有远近之分。据英国学者L.比尼恩的观点,“在西方艺术中,至少从文艺复兴以来,侧重点在于按照自然形态去认识景物。处于自然形态中的人物和景物看起来远处的要小一些,因此它们就一定要被画得小一些。”而细密画不分远近里

7、外是因为波斯画家认为“乞灵于自然是不妥当的。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恰恰就在于它不是自然。”由此,L.比尼恩得出结论,波斯细密画的空间表现和拒绝阴影是一种“受孩子的本能所支配的画法。”(英)L.比尼恩《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孙乃修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9-80页。笔者认为L.比尼恩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诚然,我们在儿童画中常常看到远近的花一样大,屋里屋外处在同一平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相似。一个心智成熟的画家是不可能以一个孩子的认识观去看待世界的。画家的认识观是由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正如丹纳所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

8、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结识,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丹纳《艺术哲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