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

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

ID:2134967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_第1页
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_第2页
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_第3页
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_第4页
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节 保护大气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五节保护大气圈:第q二C教育T资源网O  第五节保护大气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大气圈的分层,描述臭氧层的作用。  2)初步了解温室效应的含义,关注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对温室效应的利弊。  3)知道什么是臭氧空洞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4)能例举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方法。  5)知道我国已开始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  6)培养学生大气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了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7)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表达交流、调查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环境意识培养,并对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空气质量预

2、报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空气质量预报  教学过程:  引入:两个可乐瓶(1.25升、白色),点燃三根火柴扔进一个瓶内并用盖盖住(这代表脏空气),另一个空可乐瓶(代表洁净空气),在学生中传递,问同学们喜欢呼吸哪瓶中空气?(瓶内的是大气一部分,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污染会污染空气),引出课题:保护大气圈。  一、大气圈的作用:  教师结合大气分层示意图讲述,使学生对大气圈有所认识。  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讨论:地球上没有大气圈(无空气)地球上将会怎样?  重点了解对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层

3、的作用。  二、温室效应:  ①用类比的方式(图片)从温室大棚能允许太阳辐射透过但阻止热量和水分散发,使之温暖湿润;让学生领会地球也是个温室,大气圈相当于温室的屋顶和回壁,也使地球温暖湿润生机盎然。  ②提问并讨论:  ⑴大气圈是气体,是什么物质相当于“棚”的作用而允许太阳辐射透过但阻止热量散失?  ⑵如果大气圈这“棚”阻止地球热量散失能力太强,哪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交流后观看温室效应一分钟录像,听听专家怎么说?  小结:温室效应现象和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那些?(结合教材中的图进行分析)  小资料:温室气体P69  ⑶温室气体CO2

4、等地球上是怎么多起来的?(引导学生追根溯源)  播放录像(或图片)使学生更明白:人类活动(工业、居民生活等)产生了大量CO2等)  ④讨论(要发散学生的思想):  A:温室效应的危害:1)影响气候、农作物的收成;气温升高造成水蒸气加快,加剧土地的荒漠化;2)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淹没城市等。  B:怎样控制温度气体量:1)从产生源头:减少煤、石油等会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2)从清除的办法:植物造林,增加植物对CO2的吸收等。  ⑤分男、女2组课后收集资料,下课时展开五分钟的“温室效应的利与弊”辩论赛。

5、  三、臭氧层空洞:  提问:紫外线有什么危害?臭氧层有什么作用?使学生意识到臭氧层的重要性,  话题:1982年南极上空发现首个臭氧空洞,至1992臭氧空洞仍在扩大,并插入一些有关臭氧空洞的录象和图片,使学生清晰知道臭氧空洞(臭氧层臭氧浓度明显减少)和引起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人类活动排放了化学物质氟氯烃、氮氧化物等)。  拓展性活动(上网查阅等):⑴除了南极臭氧空洞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臭氧空洞存在或出现?⑵氟氯烃等物质在臭氧转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臭氧变成了什么物质?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  ⑴自学课本和访问环境保护网了解有关空气污染的

6、知识(空气污染物主要有那些?有什么危害?怎样去防止空气污染的发生?)。  ⑵用照片等记录身边的空气污染源,上网了解并下载其它类型污染源的图片。  ⑶每小组做一个简单的课件汇报你组的收获,并在班内交流。  ⑷每小组选一学生作一个“我为环保做什么?”的1分钟讲演。  ⑸当一次城市规划员:根据环保要求对工厂作出合理布局(P72页练习4)  五、空气质量预报:  ①提问学生知道空气质量预报这事吗?预报些什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打开宁波气象台当日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预报,让学生开始关注起空气质量状况,知道AQI(即空气质量状况)内

7、容包括:1、污染指数;2、首要污染物;3、环境空气质量等级。  ②解读好课本P72页空气质量预报的内容(要求看懂即可),讲明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空气质量用污染指数和污染等级来描述、空气质量等级划分依据。用P72练习3巩固。  课外活动:我们能用太阳能来减少污染吗?  6、探究课题:调查空气的污染  可结合空气污染与防治的教学展开。比较不同地点空气中降尘的多少可参照老教材的实验册。  :第q二C教育T资源网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