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47169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中医辨证治疗口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治疗口疮 【摘要】凡外感湿热,或内伤热郁,积于胃脘,损于口舌,症见口腔、舌面、口颊生疮,溃疡疼痛,称为口疮。目的:讨论中医辨证治疗口疮。方法:根据诊断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结论:口疮之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热甚者清热为主,除湿通络辅之;湿盛者除湿为主,温经通络辅之;阴虚养阴,活血养血辅之;气虚者益气,壮阳扶正辅之。 【关键词】 中医 治疗 口疮 凡外感湿热,或内伤热郁,积于胃脘,损于口舌,症见口腔、舌面、口颊生疮,溃疡疼痛,称为口疮。口疮,又名疳疮,蝶毒、口破、口疡、口疳、口疽。男女老少均有发病,以青
2、少年为多见,部分成反复发作之势。一般可自行恢复,甚者延月逾年。一、病因病理 1.饮食所伤,食积胃热 暴饮暴食,胃肠损伤;饮食膏粱厚味,辛辣炙博;烟酒成性,热郁于内。胃肠功能损伤,一不消食,二不传导;食积化热,邪热上承,熏灼口舌,其病乃成。明?陈实功曰:“口破者,有虚火实火之分……实火者,舌红而满口烂斑,甚者腮舌俱肿,脉实口干,此因膏粱厚味。醇酒炙博,心火妄动发之”(《外科正宗》),明确简述实火口疮之因,为胃中积热所致。 2.外感邪热,上乘蒸灼 风热外感,邪热入侵,热壅上焦;或热邪侵犯肺卫,不得宣散。热邪入
3、内,胃热积滞,加之体虚卫外不固,热郁化火,胃火上乘,灼伤口腔,舌面,引发口疮。明?张景岳所谓:“口舌生疮,因多由上焦之热”:“三焦内热”(《景岳全书》口疮),即指此而言。 3.阴阳俱虚,虚火上炎 久病伤阴,或损伤阳气;阴虚内热,虚火上炎;阳虚格阴,虚阳浮越。阴阳不调,即为口疮。明?戴元礼所述:“下虚上甚,致口舌生疮”(《证治要诀》口舌);朱丹溪指的“中焦土虚,具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说明阴阳俱损,或不调,也是引起口疮之因。 4、症候特征 口疮,乍瘥乍发,初期常不自觉,发则口腔、舌生疮。疮面成点,或片;疮
4、面或红,或白,或内红边白,表面有黄白分泌物;口苦,或口臭,或口腻,或口涩;疮面疼痛,或干灼刺痛。疡面深红者痛剧。疮面之外,舌、舌苔,口颊无显著改变。 口疮初发,或复发,多具表证。发热恶寒,或恶风身热,额面疼痛,身痛,心烦不安,失眠焦虑,纳食欠佳,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胃部灼热,或胀闷。反复发作不愈,可有头昏,五心烦热,腹胀纳差,便溏尿多,腹部冷痛。 脉细数,或弦数,或滑数,或革虚,或沉细。舌红,或舌红绛,苔白,或黄,或黄腻,或黄燥。 二、诊断 1.四诊合参 望诊:望患者面色、舌色、形体。察看口腔内颊、舌、
5、上腭、牙龈等口疮分布数量。初起,需注意水泡溃破后出现的分泌物。 闻诊:闻患者语声,注意口腔气味。 问诊:问患者病史及发病情况,注意询问全身症群,如表证、二便、睡眠等。尤须了解复发情况。 切诊:切脉,切按疮面软硬。 2.现代医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以区别口疮、口糜及其他口腔内疾病。 通过四诊,症见口、舌、颊溃疡,并有复发性,痛剧灼热,眠少梦多,疲乏无力,纳差食少等,明确诊断。 三、鉴别 1.与狐惑病(似白塞氏综合征)鉴别 后者除口腔溃疡外,眼、肛门、外生殖器亦有溃疡。外生殖器溃疡较为突出,之外,还有
6、关节损伤,疼痛,关节周围有红色结节,按之色泽不退;皮肤出现结节红斑,或如黄豆,或如核桃,质地较硬。 2.与口糜(口腔炎)鉴别 后者口腔糜烂,红肿。发病急,甚者满口赤烂,呈糜粥状,患处臭腐多脓。 四、辨证论治 1.风热 主症:口疮,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口干口渴,身痛体倦,尿赤便秘,失眠烦躁,时或热咳,痰黄。脉浮数,或浮紧,舌红,苔黄。 证析:此为风热外感,损伤肺卫,热伤口腔所致。风热外袭,故有表证。热邪上冲口咽、头脑,则症见头痛咽痛。热邪伤津,则口干口渴,尿赤便秘。风热犯肺,则时见热咳,痰黄。 脉舌征
7、也是风热外袭的缘故。 治则: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处方:中药:桑菊饮(《温病条辨》)加白茅根、山豆根、板蓝根、芦根、葛根。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牛蒡子、薄荷、圣柳、柴胡。 针灸:合谷、风池、大椎、曲池、列缺、照海。 手法:正坐,或平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照海),留针半时,出针。年轻和首次针灸治疗,先针刺风池、大椎,得气后出针,再平卧进针。 2.火热 主症:口疮,口腔灼痛,口渴口臭,心烦失眠,便秘尿赤,咽痛或干。脉滑数,或弦数,或数而有力。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
8、 证析:此为火热内盛所引起,火热上蒸,灼伤口腔,则症见口疮。热邪在里,则症见身热。热邪上冲,头心损伤,则症见心烦失眠。热邪伤津,则症见尿赤便秘,口干口渴。 脉舌征也是火热内盛的缘故。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 处方:中药: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凉膈散(《和剂局方》)。 针灸:合谷、迎香、曲池、上脘、内庭、束骨。 手法:平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