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31204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呕心沥血的近义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呕心沥血的近义词 呕心沥血的近义词意为穷思苦索、费尽心血。泛指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我们来看看。 呕心沥血的近义词 鞠躬尽瘁、 用尽心思、 挖空心思、 基本信息 【词目】呕心沥血(“呕”不写作”沤”) 【拼音】ǒuxīnlìxuè 【英译】toshedone’sheart’sblood;totakeinfinitepains;tostrainone’sheartandmind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2、搜索枯肠呕心沥血的近义词 呕心沥血的近义词意为穷思苦索、费尽心血。泛指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我们来看看。 呕心沥血的近义词 鞠躬尽瘁、 用尽心思、 挖空心思、 基本信息 【词目】呕心沥血(“呕”不写作”沤”) 【拼音】ǒuxīnlìxuè 【英译】toshedone’sheart’sblood;totakeinfinitepains;tostrainone’sheartandmind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煞费苦心、挖
3、空心思、搜索枯肠、殚精竭虑 【反义词】无所用心、敷衍塞责、敷衍了事、粗制滥造 【基本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辨析 ”呕心沥血”常用来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两个字来自诗人李贺的故事,另两个字出自文学家韩愈的诗歌,这样组合而成的。此类组合的成语,在中文成语中并不很多。 ”呕心”见于《新唐书·李贺传》。中唐时期的李贺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从小就喜欢写诗,一生中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李贺写诗注重考察和
4、写实,他不喜欢先立个题目再冥思苦想,而是常常到处游览,见到好的景物,有趣的题材,便立刻动手记写下来作为资料,然后才将诗歌素材在家集写成篇。所以,李贺每日早晨起床后,就拉出小毛驴骑上去,让书童带好书囊布袋,出外四处周游。随时看到什么便写成诗句,放入书囊中。 知儿者,非母莫属。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勤奋的创作习惯,更了解孩子身体很差,当然心疼得很。每天李贺一回家,妈妈就检查他的书囊。当发现儿子书囊中存放着太多诗句纸片时,便关切地嗔怪:”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原文是”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
5、沥血”是韩愈《归彭城》诗中用语。原诗写道:”刳(粤语和普通话都读作’枯’)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意思是割下肝来作纸,滴出血液作墨汁,书写诗文。 人们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正好表达了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了。 成语及其应用 ”呕心沥血”原形容穷思苦索、费尽心机。现对认真教育、苦心钻研科技、刻苦探讨技艺等,都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又如”指鹿为马”,原是赵高想篡位前的”设验”,现借指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再如”入木三分”,原是王羲之书写中的故事,现比喻见解、议论深刻。我们可以说:”他
6、的分析入木三分。”还可以说:”你的看法真是入木三分。”从了解成语的出典到应用成语,其间还有一个过程,因为有不少成语如今我们是用它的比喻义、引申意等。 造句 1、它来自一个人呕心沥血的创造性努力。 2、朱总理呕心沥血,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了终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3、作为家长,我们为了自己的子女呕心沥血,创造条件,却又无以为报,这也永远不是一种牺牲,相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本能,一种责任。 4、她母亲在给孩子设计服装时呕心沥血,充分发挥了华丽的倾向,用鲜红的天鹅绒为她裁剪了一件式样独特的束腰裙衫,
7、还用金丝线在上面绣满新奇多采的花样。 5、那个平时很低调的画家呕心沥血的创造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6、这只由俄国一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呕心沥血创造的俄国熊,于1977年12月19日呈现在公众面前。 7、这些教师也许并未意识到,他们当时呕心沥血的教诲对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包括离开耀华迈入大学校门,找到工作岗位,组建家庭,以及投身社会以后产生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8、正因如此,今天从事写作的男女青年已经忘记了人类内心的冲突。而这本身就能就好作品。因为这是唯一值得写、值得呕心沥血地去写的题材。 9、我
8、感到这份奖赏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 10、生日快乐,敬爱的老师!花白的头发,记录了您艰辛岁月的漫长;脸上的皱纹,凝结的是您呕心沥血的劳动荣光。 11、他呕心沥血写了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12、感激呕心沥血教育我、培养我的老师。 13、老师呕心沥血,不辞辛苦的教我们,我们一定要尊敬自己的老师! 14、他深知组织培养的全部优点,试图将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推广到基层生产单位去,呕心沥血做了十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