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99505
大小:26.0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1
《公安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今年以来我们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区精神文明办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安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一:XX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 XX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一个说书人,从16岁开始说书,至今已有51年,只不过前21年说的是历史,后30年说的是法律。 前21年,他面对的是书场中的听众;后30年,他的听众变为校内外的孩子。前21年说书,他是为了生存;后30年,他则是为了奉献。 他就是潘恒球,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的一个民间艺人,一个一辈子以说书为
2、生、以说书为乐的说书人。 自编自演法制故事60万字 潘恒球16岁时拜师学艺,从此,一件长衫、一把折扇、一块止语、一方手绢成了他不能离身之物,走南闯北“赶场”也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说起潘恒球与青少年普法结缘,那还有一段故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潘恒球赶场去江都说书,车上遇到警察带着两个少年,说书人的好奇让他了解到两个孩子因赌博发展为偷窃,走上了犯罪之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创建区级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区
3、精神文明办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件事对潘恒球触动不小,花季少年沦为囚犯,让他唏嘘不已。如果把法律知识融入说书之中,编一些青少年学生爱听的“段子”,在传统说书日渐式微的今天,岂不是说书的一条新路?潘恒球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兴奋,并开始了最初的尝试。 他找遍自己能找到的报刊杂志,刻意寻找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作为说书开场时的“引子”,效果居然不错,不少热衷于听书的老年人专门带着孙子孙女来听“引子”。 周围的一些学校听说潘恒球会说“普法
4、书”,便请他去学校说,从此潘恒球告别书场,开始走上青少年普法这条“不归路”。 为别人说法自己首先得懂法,潘恒球只读过二年书,要搞清楚一些法律问题谈何容易。他的一个邻居在学校做老师,遇到搞不懂的法律问题,他就不分早晚去请教。他的妻子的文化水平比他高,于是妻子就成为他的老师。 有时候实在弄不明白了,他就记下来,去城里的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专业部门请教,拿着小本一一咨询,直到弄明白为止。 1981年,为了平生第一次正式到学校上法制课,潘恒球花了四个月时间,硬生生地编出了《走上社会》,博得了流均中学1000多名师
5、生的满堂喝彩。 说“普法书”,编“普法书”,从此占据了潘恒球的生活。 他发现中小学生骑车较多,在路上横冲直撞,就主动找公安、交警部门索要有关法规,编写了小故事《梦》,在中小学校广为宣传。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创建区级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区精神文明办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他用《一个苹果》的故事告诫中小学生不要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找回丢失的诚实守信。 《未成年人
6、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后,潘恒球根据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9种不良表现,选取身边青少年犯罪的真实案例,编写了《带刀》、《逃学》、《一个中学生的早恋》等。 30年来,潘恒球自编自演的法制故事达60多万字,《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多有涉猎。 普法行程超万里 “我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累,只盼青少年不犯罪”,是潘恒球荣膺首届“淮安亲情大使”时说的获奖感言。 潘恒球开始青少年义务普法时,只有37岁,他每年200多天奔波于各个学
7、校,家中的责任田及生计只能撂给妻子打理。 妻子为此想不通,书不说了,家中收入只靠几亩责任田和妻子的缝纫手艺,两个孩子读书都成问题。 “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对社会和家庭作的一分贡献,也是我的心愿。”潘恒球说。家中的事情自然好说,外面的风言风语则让潘恒球心痛。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创建区级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区精神文明办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他天天都出去,收入一定
8、很可观,不然怎么会这么吃辛受苦?” “他对家庭不负责任,是游荡心,就喜欢在外面混。” 起初,潘恒球并不像现在这样受到各学校的欢迎,他要自己去各学校推介自己。有时骑了半天车,跑到一所学校,客气的,告知他没有时间安排;不客气的,则把他视为以讲课取钱为目的的推销商贩。最多时,他跑了6次才给安排。 当年,潘恒球奔波于各学校讲法制课,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老式的自行车。一次,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