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95663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1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录取分数线预测、历年分数线一本线艺术生文科理科投档提档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录取分数线预测、历年分数线一本线艺术生文科理科投档提档线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录取分数线预测、历年分数线一本线艺术生文科理科投档提档线年份最高平均投档录取人数录取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一批本科一批本科一批本科一批本科一批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中国人民大学(renminuniversityof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
2、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先后担任校长。现任校长为纪宝成教授,党委书记为程天权教授。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发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
3、务实,使学校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目前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储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
4、系。学校还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2个学院、5个跨院研究机构,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及深圳研究院、国际学院。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6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48个(包括自主设置的30个硕士点),博士学位学科点100个(包括自主设置的22个博士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有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交叉重点学科,4个二级重点学科。拥有5个国家文
5、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在连续九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2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157篇)的1/7,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在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获准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截至2007年9月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人,其中教授510人,副教授595人。学校拥有13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曾宪义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9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5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38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
7、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肖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宋涛、黄达、戴逸、罗国杰、黄顺基、王思治、卫兴华、胡钧、王传纶、周升业、陈共、周诚、严瑞珍、高铭暄
8、、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刘佩弦、许征帆、庄福龄、何沁、彭明、彦奇、高放、方汉奇、蓝鸿文、甘惜分、萨师煊、李占祥、赵履宽、钟契夫、李文海、吴宝康、邬沧萍、陈先达、夏甄陶、方立天、张立文、钟宇人、郑杭生、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曾宪义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矗 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学术精湛、锐意创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4人入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入寻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