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ID:2128458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_第1页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_第2页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_第3页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_第4页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为加强住院病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一、医院内肺炎(HAP)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3、鼓励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5、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注意:(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

2、的气管插管。(3)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4)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5)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6)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或拔管,减少插管天数。7、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只有在必须时才使用,并尽早拔除。2、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3、维护连续密

3、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打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4、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尿液。5、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6、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为: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8、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三、手术部位感染1、手术前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治愈手术部位以外

4、感染再行手术。(2)充分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术前高血糖。(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6)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2、手术中(1)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征者,应在切皮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应追加1剂。(2)严格遵循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骨科手术等)应戴双层手套。(4)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皮肤。(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6)手术要

5、冲洗应使用温的(37℃)无菌生理盐水。(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口引流。3、手术后(1)接触切口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消毒清洗。(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3)尽早拔出引流管。四、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置管时(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2)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2、插管后(1)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2天,专用贴膜7天,当敷料潮湿、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2)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

6、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3)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4)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5)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出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6)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管。3、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及血进行细菌培养。(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抹抗菌药物药膏。五、皮肤软组织感染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汗液;衣服和被服被汗液、尿液等浸湿时应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7、。2、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患有皮肤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褥疮发生。4、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3小时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体位的时间。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