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77024
大小:1.8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20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哈三中网校教师安老师内容提要学习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秦、晋、郑三国复杂的政治关系以及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和方法。理解下列文言文词语:贰、军、辞、鄙、陪、共、济、阙、说、行李、肆。归纳下列文言词的义项:若、夫、微、之。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烛之武”,郑国大夫,“退”,“劝退”,“秦师”,秦国军队。晋文公要争夺霸权,秦穆公也要争夺霸权,两者都需要向外扩张,而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于是秦、晋两国联合围郑。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郑文公自知不是秦、晋的对手,便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烛之武利用秦、晋两
2、国之间的厉害冲突,终于说服秦穆公退兵,解除了郑国的危险。一、题目解说作品简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
3、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
4、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背景资料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
5、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还主动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中国家危急关头,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去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春秋时期形势图出示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图:春秋时期形势图出示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图:秦晋围郑图二、整体感知1、主题归纳本文通过记叙秦、晋围郑,郑国烛之武说退秦兵,从而解除郑国的危险处境的过程,刻画了烛之武的爱国行为和能言善辩。2、结构图解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军撤离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大军压境,危在旦夕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烛之武趁机
6、发牢骚郑伯诚意感动烛之武秦晋围郑,郑既知亡存郑对秦有利晋忘恩负义,将阙秦子犯请击之晋侯曰不可1、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解析: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犯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也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1)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2)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犯南(今河南中牟
7、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增加了有利条件。三、重点领悟2、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解析:烛之武在兵临城下时劝退秦兵,表现出了很高的淡话技巧。他抓住秦伯的贪心,处处为秦国的利益考虑来打动秦伯:灭郑以郑为边邑的难处.留下郑可做东道主的好处;同时挑拨秦晋的关系,揭露晋侯的野心及这种野心给秦国带来的损害。这样就使秦伯高兴地与郑人结盟而退兵。具体说来,烛之武说服秦可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8、(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来米,劝秦谨随(唯君图之)。3、烛之武的这段辞令可分为几个层次?解析:【提示】“秦,晋围郑,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