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为孙钿编诗集

胡风为孙钿编诗集

ID:21273014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胡风为孙钿编诗集  _第1页
胡风为孙钿编诗集  _第2页
胡风为孙钿编诗集  _第3页
资源描述:

《胡风为孙钿编诗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胡风为孙钿编诗集“七月派”老诗人孙钿早期两部个人诗集《旗》《望远镜》“七月派”老诗人孙钿除与木刻家刘岘出版过一部诗画集《击退敌人去》外,他早期的两部个人诗集《旗》、《望远镜》,分别列入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第一集与第二集。可巧的是,这两部诗集我先后觅得,并持请诗人过目,孙钿如见失散久远的亲人,欣喜之情无以言表,他在《旗》的扉页上写道:“重见此集,感慨万千。”又在《望远镜》的扉页上题签:“韦泱带来这本久别重逢的诗集,真高兴。”1917年10月,孙钿出生于上海老城厢小南门。我说我小时候也在那里度过童年。他说从小南门的俞家弄往东穿出,就可以看到高耸的警钟

2、楼。我说我从小南门董家渡路口拐到中华路,就与警钟楼迎面而视。谈起老城厢,孙钿如数家珍,有谈不完的话题。尽管从五十年代起,他移居宁波,却仍是一口上海话。他毕竟是老上海啊!孙钿本名郁钟瑞。郁家祖居上海,靠经营沙船业起家,是颇有实力的海上名门望族。他就读上海大同大学,后因受到迫害流亡日本,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在日本,他结识了画家王式廓、刘岘,作家郭沫若、杜宣、任白戈等。那时,他最敬重的人是鲁迅。他在留学时,常读鲁迅文章,他知道胡风是鲁迅的亲密战友,当然也在敬重之列。抗战爆发,孙钿回到祖国。上海沦陷后,孙钿与好友刘岘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奔了新四军。他在大别

3、山的行军途中吟诗,他把诗寄给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1938年8月,孙钿从前线回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得以第一次与胡风见面。临别,胡风叮嘱他:“写稿来,你的诗,鼓励人们的斗志,抗战需要斗志。”这样,孙钿就不断写诗寄给胡风。他的诗《迎着初夏》、《我们在前进》等陆续在《七月》上刊出。胡风是有心人,他盘算着给孙钿出诗集,然而好事多磨。第一次,胡风为孙钿编诗集,等到诗稿寄到香港,再想带回上海的书店时,不料香港的转信人正吃了官司,此事泡汤。过了一年,胡风到香港,请孙钿重新选定篇目,经过增删,可以付印时,正遇太平洋战争爆发,孙钿的诗稿连同不少小说稿一起丢失了。无

4、奈之下,胡风重起炉灶,将手头能找到的报纸、刊物上孙钿发表过的诗歌集起来,仍缺少颇有影响的两首长诗《给敏子》、《征程》。他千方百计托成都的友人找来这些诗稿,终因这初稿与作者的改定稿相差太大而只能割弃了。即使这样,胡风仍感慨道:“收集这些已经颇不容易,而作者远在敌人统治的地下作战,编者又行踪无定,万一再行散失,在作者自己也许不算什么,这些不过是他曾经而且正在全心全力地拥抱着的战斗生活的一点副产,但读者和中国诗坛却不能也不应该失去这些纯真而坚决的战斗意志的声音。它们将使读者得到感激,新诗传统引为骄傲。”胡风是文艺理论家,亦是诗人。他对孙钿的诗歌创作是熟悉

5、的,所作的评价亦是准确而肯定的。这部定名为《旗》的诗集,于1942年8月由南天出版社在桂林出版,印三千册。1947年1月在上海由希望社再版印刷,印二千册。与《旗》一起编入《七月诗丛》第一集的还有十一种诗集,包括胡风的《为祖国而歌》,艾青的《向太阳》,田间的《给战斗者》,绿原的《童话》,冀汸的《跃动的夜》等。由于《七月诗丛》第一集颇受读者欢迎,胡风接着开始编辑第二集,计有孙钿的《望远镜》,绿原的《集合》,牛汉的《彩色的生活》,冀汸的《有翅膀的》,化铁的《暴雷雨岸然轰轰而至》,贺敬之的《并没有冬天》。胡风在孙钿的《望远镜》“付印后记”中写道:“这一小集

6、,和牛汉、绿原、冀汸、化铁几个小集一样,是解放前排成打了纸型的。当时没有书店敢印。解放以后,因为忙乱,一直拖到现在。我希望,这些在那时候抵抗严寒的火粒和冲破黑暗的光点,对于今天的读者,也还能够有一点加强历史感受的作用。”胡风回忆说:“这一本,因为作者不通消息,只好由我来写几句。当时,作者是在地下,大概是扮作小商人之类在国民党统治的‘法’网下面跑来跑去。这些诗,都是在旅途中偷空写成的,写成以后,就寄给了我。有的写在小市镇买得到的土纸上,有的写在中式账簿纸上,每次接到的时候,我读着这些看似平易的诗句,然而却是热切的战斗的心。诗人就是用这样的诗把斗争的幸

7、福送给了我们。因为,正式的期刊是不敢让这样的声音透露的。现在印了出来,在我,好像是还清了一笔宿债。祝福诗人,祝福他正在执行的斗争!”胡风写于1950年11月的这些文字,渗透出他对孙钿的真诚友情,对青年诗人的关怀备至。《望远镜》与其他五种诗集,于1951年1月由泥土社在上海出版。孙钿与胡风是患难之交,有知遇之恩。自在武汉第一次见面后,他们就时常见面,畅谈写作。四十年代早期,孙钿按党组织指示,在廖承志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在香港主编《华侨通讯》、《东惠杂志》等,并想方设法安排从重庆撤退到香港的文化人在港的饮食起居,其中有夏衍、叶以群、宋之的、高士其、葛一虹

8、等,包括胡风一家。这样,孙钿与胡风相处一个多月,彼此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抗战胜利后,孙钿成了上海雷米路(今永康路)高安坊胡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