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69662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邢义田:古代弼马温背后图像与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邢义田:古代弼马温背后的图像与历史古代小型骑马铜垂饰的线图。有专家认为这些造型是猴子骑在马上,表示“马上封侯”之意。邢义田:古代弼马温背后的图像与历史古代小型骑马铜垂饰的线图。有专家认为这些造型是猴子骑在马上,表示“马上封侯”之意。 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这件事的背后蕴含着怎么样的习俗?一方面,猴与马的形象一再出现于今天的内蒙古、陕西、四川和河南的考古遗址中似非偶然,那多少意味着畜猴避马病习俗存在的可能。另一方面,汉代人喜欢利用谐音讨吉利,从山东邓庙出土的画像、陕西西安南郊缪家寨、河南南阳市出土的陶塑,都可以证实其都利用“猴”字的谐音博取“得爵封侯”的彩头。 古人留给我们的东西不只有文
2、字资料,还有大量的其他非文字的视觉性的材料。 在我理解中,图像材料有一些特质,也有一些限制。相对于语言、文字,图像材料具有直接性、全面性、同时性、立体性、色彩性。当你看到一个视觉性材料的时候,你直接就是面对它,文字、语言则需要在你脑子里经过转换。 图像材料也有限制,它具有不确定性,可以做这么解释,也可以做那么解释。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过去的历史学家强调使用文字资料而非图像资料。那么文字是不是就更确定了呢?我觉得也不尽然。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应该把古人留给我们的所有资料,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纳入眼睛,纳入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全面地去掌握、全面地去了解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通过对考古图像资料的分析,往往
3、能得出的一些有趣的结论。 猴防马病 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这件事的背后蕴含着怎么样的习俗?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这件事最初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中获知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很伤脑筋,就想给他封个官。天庭里有很多马,没有人管,就让孙悟空管马,封为“弼马温”。 中国的历朝历代没有“弼马温”这样的官名,为什么叫“弼马温”?原因很简单,“弼马温”谐音“避马瘟”,就是“避免马得瘟疫”。据说猴子可以让马不得瘟疫,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给孙悟空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是有当时背景的,并非胡来。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51“猕猴”条:“养马者厩中系之,能辟马病。胡俗称马留云,梵书谓之摩斯咤。”
4、李时珍曰,“《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西游记》之所本。”原来母猴每月来的月经,流到马的草料上,马吃了,就可以避马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有过这样的记录,所以吴承恩写《西游记》时,有这么一个设置并非完全无所依据。明代有个叫谢肇淛的人在其《五杂俎》卷九中说:“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接着又提到:“《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他说这是搞笑的说法,但不是没有来历的,“弼马温”就是避牛马的瘟的谐音词。 这些多是文字资料,2008年我到南京博物院,从南京博物院右侧的院子里经过,发现右边的院子里有很多拴马柱,这都是明清时代的拴马柱,有趣的是拴
5、马柱上都刻有一只石猴。 2011年,我去西安碑林,碑林里面也有一堆的拴马柱,都是从陕西那边的农村民间收来,搁置在院子里,上边也刻有猴子。 为什么养马的地方总要养一只猴?这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长久以来,明清时代,人们就相信猴子能避免马得瘟疫,其实不止停留在明清时代,这个是早有来历的,类似的信仰和习惯也见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日本,在镰仓时代的绘卷中有马厩旁畜猴的描绘。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王迅在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论证。他举出唐末五代时韩谔《四时纂要》所载:“常系猕猴于马坊内,辟恶消百病,令马不患疥。” 北宋许洞《虎钤经》卷十“马忌”条说,“养猕猴于坊内,辟患并去疥鲜。” 再往前追,
6、可以追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它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术》曰: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现在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唐、宋、明、清以后的这些想法都是有渊源、有来历的,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北魏。 以上我所引用的一些文字资料,事实上钱锺书先生在他的《谈艺录》里都讲到了,但基本上都是文字材料,我就偏不信邪,这种说法真的只是从《齐名要术》开始的么,更早之前就没了么?即使没有文字材料,还有图像材料,因为有图像材料,让我找到了突破口,至少我还可以往前追,不受钱钟书先生的限制,先举个例子,干宝《搜神迹》曾提到西晋永嘉年间将军赵固爱马忽死,郭璞利用猿猴使死马复活: “赵固所乘马忽死,甚
7、悲惜之,以问郭璞。璞曰:‘可遣数十人持竹竿,东行三十里,有山林陵树,便搅打之,当有一物出,宜急持归。’于是如言,果得一物,似猿。持归。入门见死马,跳梁走往死马头,嘘吸其鼻,倾之,马即能骑,奋迅嘶鸣……”郭璞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上推到晋的线索,由此或可再追到汉代。 文字材料若要再往前追到汉,我只能找到不完整的间接的材料,东汉王延寿的《王孙赋》曾长篇形容猴子的形貌、栖息的环境和动作特色。在赋的最后有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