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

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

ID:2125605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_第1页
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_第2页
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_第3页
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_第4页
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伦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制约。作为中华传统道德范畴的“义”,也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的。追求正义、见义勇为、仗义执言,历来是中华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历史时期的“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本文在探本溯源的基础上,力求剔除封建时代“义”之“忠君尊王”的消极因素,发掘历代为人称道的仁义、忠义、孝义、节义、信义、情义、道义中宝贵的人性因素,以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借鉴和服务。一、“义”的本义及其嬗变义,在古代汉语中写作“II”,汉代许撤〈说文解字》释“It’作“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何为“从我从羊”?宋人徐铉是这

2、样解释的此与善同意,故从羊。”丨1西汉毛亨在传《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句时说:“义,善”。台湾版《中文大辞典》在引用董仲舒“仁者,人也;义者,我也”的原话之后解释说:“仁必及人,义必由中断制也。从羊者,与善、美同意。”在中国上古时期人们的观念中“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因而是一种吉祥的动物,故!1、善、美均从“羊”。此外,《康熙字典》引用《释名》解释:“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由此可见,中华伦理道德中的“义”,最初就是指人们应该通过善言美行来树立自己的“威仪”,使之适宜应对各种人物事情。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义的伦理含义经历了一系列嬗变。春秋时期孔子认为

3、,君子应以遵守“义”的规范为最重要的事情,并以此为自己必备的品质。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见义不为,无勇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不遵守“义”的规范,就不可能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君子,。通过不义手段获得的富贵,犹如天上的浮云那样毫无价值。孟子继承孔子有关“义”的思想,提出“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在《孟子■离娄下》中,他还提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非义之义,大人弗为。”这就是说,对于那些不合乎“义”的语言行为,即使信且果,也是不对的。孟子还说:“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把“义”

4、与维护统治权力联系起来。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了坚持正义,应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荀子将“义”运用到治理国家的政事之中,主张“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挈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他认为,但凡政治生活中奸佞得以兴风作浪,往往是由最高统治者“不贵义、不敬义”而引起的,因为义是限禁人为恶与奸者的,如果君王不贵义、不敬义,则普通百姓就会产生弃义趋奸之心。庶民百姓、士人君子则应“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

5、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如是而不服者,则可谓饫怪狡猾之人矣。”由此可见,荀子认为君、臣、民都应以持“义”为本,只有这样,“天下治”的局面才会出现。但他也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认为义和利是人的两种欲望,即使尧、舜那样的圣人也不能够去掉人们的利欲之心。这是先秦时期儒家对“义”的基本定义。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M并举例说明:假如给你帽子和鞋,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意吗?必定不愿意。假如送给你天下,但要杀掉你,你愿意吗?必然不愿意。因为帽子和鞋不如手脚珍贵、天下不如

6、自己的生命珍贵,人们为了争辩一句话却可以互相残杀,这就是把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然而,墨子同时还重利,他合“义”与“利”为一,认为所以贵义,是因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义”有利于天下。墨子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一切言行之最终标准,故重有利于天下之“义”,在利的基础上,把“义”和“利”统一起来。晋国的叔向向晏子请教君子的大义是什么?晏子告诉他:“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行精而不以明污,齐尚而不以遗罢。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也。”晏子主要是从宏观方面、从伦理角度来描述“义”的。管子则从微观方面描述

7、“义”的具体内容:“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像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夫民,必知义然后中正,中正然后和调,和调乃能处安,处安然后动威,动威乃可以战胜而守固。故曰:义不可不行也。”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兵家认为兵有五种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为着禁暴救乱而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