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七)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七)

ID:21232960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七)_第1页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七)_第2页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七)_第3页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七)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的理念论(七)    六、柏拉图哲学的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是以分离为实质的本体论、以善为最高原则的目的论、以神为终极原因的宇宙论、以理性灵魂为核心的人性论、以辩证法为工具的方法论而建构起来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它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虽绵延2000多年,至今而不衰。现代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有些夸张地说,全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为柏拉图的思想作注脚。相比之下,黑格尔的评价比较客观。黑格尔指出:“柏拉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是具有世界历史地位的创作之一。它从产生

2、起直到以后各个年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极其重要的影响”。[29]  柏拉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园内部。去世之后,他所创立的学园一直香火不断,直到公元529年被皈依了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时为止,在雅典前后延续了900多年之久。人们按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一般把学园的发展分成老学园、中期学园和新学园三个阶段。老学园的代表人物有斯彪西波、克塞诺克拉底等人,其主要特点是在正统性地继承柏拉图哲学基本思想和原则的前提下,在阐释与发挥过程中作出某些修正。中期学园的主要代表是阿尔凯西劳和卡

3、尔涅阿德,基本倾向是重点讨论认识论问题,发展了苏格拉底思想中的怀疑论因素和柏拉图批判感性认识的思想,并接受毕洛怀疑论的影响,提出“悬置”判断和或然性理论,批判斯多亚学派的独断论。所以,中期学园实际上成了晚期希腊怀疑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学园开始于公元前一世纪,主要代表是安提俄克。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放弃了纯粹的柏拉图主义,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早期斯多亚学派的有关思想揉合在一起,使整个学园向折衷主义演化,并成为折衷主义的主要活动中心;二是从中期学园的怀疑论中摆脱出来,建构起新的、以折衷为特

4、征的独断论。这种折衷倾向,成为新学园的主导倾向,不仅影响了新柏拉图主义的产生,而且在公元4至5世纪普鲁塔克和普洛克罗主持工作时,使新学园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阵地。  柏拉图哲学对学园外部的影响更加深远。在古代,它通过斯多亚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而直接影响了教父哲学与基督教哲学,成为托马斯。阿奎那以前基督教神哲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古哲学后期,它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复兴的主要内容之一,17世纪时还出现过剑桥柏拉图学派,并且对近现代哲学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是,受柏拉图影响最直接,反过来批判柏拉图又最深刻

5、的,却是被他称为“象小马驹生下来对它母亲那样踢我”的嫡传弟子亚里士多德。  ---------------------------------------------------  [1]《古希腊哲学》,第236页。  [2]《古希腊哲学》,第492页。  [3]《古希腊哲学》,第265页。  [4]《古希腊哲学》,第323页。  [5]《古希腊哲学》,第310页。  [6]《古希腊哲学》,第311页。  [7]《古希腊哲学》,第312页。  [8]《古希腊哲学》,第313页。  [9]《古希腊哲学

6、》,第317页。  [10]《古希腊哲学》,第284页。  [11]《古希腊哲学》,第251页。  [12]参见《古希腊哲学》,第270—280页。  [13]《古希腊哲学》,第313页。  [14]《古希腊哲学》,第281页。  [15]《古希腊哲学》,第390页。  [16]《古希腊哲学》,第391页。  [17]《古希腊哲学》,第283页。  [18]《古希腊哲学》,第258页。  [19]《古希腊哲学》,第331页。  [20]《古希腊哲学》,第336页。  [21]《古希腊哲学》,第337

7、页。  [22]《古希腊哲学》,第337页。  [23][古希腊]柏拉图:《巴门尼德篇》,166c.参见陈康译注:《巴曼尼得斯篇》,第362-36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4]《古希腊哲学》,第347页。  [2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第20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6]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不仅是作家而且是教师,可惜他不象亚里士多德那样幸运,那些口头讲授的学说并没有形成文字传世,后人只能根据其学生们讲述中的蛛丝马迹来了解这些思想。因此,研究者们通常将

8、柏拉图在学园中所教授的学说称为“未著文字的学说”,以区别于那些发表了的对话。  [27]《古希腊哲学》,第368页。  [28]《古希腊哲学》,第368页。  [29][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第152页。[1][2][3][4][5][6][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