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

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

ID:21228577

大小:56.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_第1页
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_第2页
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_第3页
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_第4页
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雨水回收利用论文大纲一、背景水资源短缺己制约全球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在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50%的城市缺水,其屮108座城市严重缺水,同时,由丁地面水污染,过量幵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同时城市化进程所引发的雨水资源人量流失、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加大等。如何解决和缓解这一棘手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解决的方案。有效收集利用雨水不但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一突出问题,而且利用雨水回渗,补充地下水,可以阻止或延缓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很旱就开始关注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日本建设省从1980年起就开始在城市中推行储留渗透计划,并于1982年颁布“第二代城市下水

2、总体规划”,规定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美国的一些州在20世纪79年代就制定了雨水利用方面的条例,规定新开发区必须就地滞洪蓄水,外排的暴雨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德国1989年出台丫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规定新建和改建开发区必须考虑雨水利用系统。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的开展,充分证明了该技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二、雨水回收利用的概念广义的雨水利用:在城市范围内,有冃的的采用各种措施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堆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

3、自然渗透设施是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狭义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指对城市汇水谢产生的径流进行收集、调蓄和净化后使用本工程主要是针对狭义的雨水回收利用开展相关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作。雨水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通常应遵循如下基木原则1)雨水利用应与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防涝、生态景观相结合。2)方案比选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3)方案比选应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雨水利用的工程评价包括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等几方面的内容技术方面:包括基础资料的准备,雨水利用系统的定性分析,水量指标与规模的评价,水质指标评价等。经济方面:财力评价,对国民经济的评价。此外,还应分析环境影响与社

4、会效益方面的评价。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1、初期投资的多寡:雨水收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2、水量平衡分析:是否有足够的水量利用。3、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影响渗透方案的确定4、土质和渗透能力:5、地基与基础:6、人工或自然水体:人工或自然水体多,可以优先考虑雨水收集利用7、当地水价:当地水价的高低影响回收期8、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总体是越来越少。雨水回收可以部分弥补水资源的短缺9、雨水水质状况:水质好坏影响雨水收集利用。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决策工程条件分析1、具有一定的汇水面积,能汇集足够的雨水量2、有一定的非生活用水量或者适合大量地补充地下水3、雨水水质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4、不构成新的

5、污染和对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威胁5、具备有利的自然或社会条件,如有一定面积或容量的自然水体或人工水体,有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额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有合理的市场化的水价等等。雨水利用系统的规模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合理性和效益,确定雨水利用系统的规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最直接的依据是水量平衡分析,还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分析。2003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水利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第三条:“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总量为基础”。这条是对雨水回收利用工程带有强制定的规定,也就是说:雨水利用工程的规模至少要

6、达到使产生的外排雨水总量不超过建设前的水平。在讨论雨水利用前,要了解和掌握项目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工程项目服务的人口、规模、建筑、道路、绿地等方面。三、雨水回收利用的系统组成1、前端收集系统一一雨水管网屋面雨水——虹吸排水、重力排水地面雨水——MUFLE线性排水沟前端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进入建筑雨水管网,雨水管网统一进入雨水格栅井,经过过滤进入蓄水池。整个雨水管网是收集的前端系统。在一些地方,市政己经开始实行雨污分流,比如南京地区。2、弃流过滤装置弃流井、过滤井弃流过滤装置3、蓄水装置PP蓄水模块4、处理装置碟片过滤器、卧式沙滤设备5、供水装置普通取水泵、潜污泵、变频供水设备6、渗透设备渗

7、透井渗透管透水砖四、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设计1、方案设计说明本工程为科技楼(李兆基科技大楼),建设地点为清华大学校园内,东邻FIT信息学院,北邻能科楼。总建筑面积115612.2m2,地下建筑面积50751.88m2,地上建筑面积64860.32m主楼地上6层,高度26米,局部10层,高度42米。本建筑地下三、四层为车库及设备机房(含人防),地下二层至10层为教学和实验用房。拟在屋面铺设排水渠,通过雨水立管引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