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11932
大小:37.5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0
《专题五 苏联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专题五苏联的演变与重建大国地位的俄罗斯主要内容:一、苏联的发展、演变与解体二、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转轨与外交三、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经济变革与大国目标四、俄罗斯“强国梦”所面临的问题名词解释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罗马化:RossiyskayaFederatsiya英语:RussianFederation)。简称俄罗斯(Russia)。公元9世纪,在建立以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罗斯人的祖先古罗斯部族人(东斯拉夫人),并成为此后国家名称。名词解释1917年11月,列宁为首的布尔
2、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联盟,简称“苏联”。一、苏联的发展、演变与解体苏联简介:苏联国旗苏联国徽:由于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身主体民族的语言,苏联国徽上的绶带文字是15个加盟共和国文字写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格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
3、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苏联国土面积:(1989年的苏联地图)(一)二战后苏联政治经济和对外战略的发展与演变背景: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1924年1月21日,苏联的缔造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逝世。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获得政权。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苏联共产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的经济生产
4、方式进行了大改造,苏联军事也比以前强出好几倍。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大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1932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建设1500个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一大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出现,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建成4500个大型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的工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19
5、38年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继续加强国民经济基础,在亚洲兴建大批新型工厂,实行备战。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经过浴血奋战,苏联红军和盟军在1945年攻占了纳粹德国全境,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p积极作用:统筹全局,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保证了苏联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改革时间:1953-1964年内容
6、:政治体制——批评斯大林个人崇拜、专权入手,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苏联知识分子从斯大林时代的政治恐怖中获得解放,他在任期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内容:经济体制——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同时,赫鲁晓夫对工业也施行“手术”。p影响:冲击了苏联以往一些僵化观念和传统体制,是一种“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虽然作用有限,但是为以后改革开拓了道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改革时间: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其人:因为平庸躲过无数政治斗争,因为无能成为
7、最高领袖内容:较为稳妥、现实却又保守政治体制——加强集体领导,规定党政最高领导职务永远不得兼任;适当扩大地方权力,改进政府工作经济体制——60年代中期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引进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加强物质刺激,完善计划管理方法p影响:有一定成效,企业权力有所扩大,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改革是坚持中央统一的计划体制前提下进行的,到1975年就停止了。到执政后期,领导层暮气沉沉,固布自封,思想僵化,个人高度集权,使苏联潜伏严重危机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改革时间:1985-1991年内容:全方位的改革,实施“新思维”推行三大改革运动:(1)“加速发展
8、机械行业、赶超美国”(2)“学校电脑化”,推翻前苏联以“重新塑造人的灵魂”为重点的传统教育,造就类似西方社会中的“白领阶层”。由于当时的前苏联还缺乏大规模生产电脑的条件,使这一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