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要和时预防

斜视要和时预防

ID:21198840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斜视要和时预防_第1页
斜视要和时预防_第2页
斜视要和时预防_第3页
资源描述:

《斜视要和时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斜视要及时预防  家长发现不少孩子是“对眼”要求治疗,医生经过检查排除了斜视,可是家长不肯相信,因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明显的斜视,怎么能说不斜?是否是医生没有认真检查。像这种从外观上看有斜视,实际上没有斜视,眼位正常的情况属于假性斜视,无需治疗。  常见的假性斜视有假性内斜视和假性外斜视,假性内斜视的原因有:  ①婴儿间歇性内斜视。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  ②内呲赘皮。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眼内呲赘皮遮盖了眼内呲部,严重的可

2、遮盖部分巩膜,以至于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内斜视(对眼)的感觉。患儿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内转的那只眼就显得更明显。鉴别的方法是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另外也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或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  ③瞳孔距离过小。当两眼眶距及瞳孔距离过小时,会给人有内斜视的感觉。  假性外斜视主要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  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是假性斜视,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要经过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判断正

3、确。  检查弱视与检查斜视一样,也必须散瞳验光,这也是基本的检查方法。道理与儿童斜视是相同的,目的是准确地验出实际的屈光度数,只有这样才能判定是否存在弱视,才能配出合适的眼镜,而戴用合适的眼镜也是关系到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前面已经谈到,对于调节力很强的13岁以下儿童,应用阿托品眼膏(水),其他散瞳药不适宜弱视儿童使用。阿托品散瞳期间,个别儿童可有颜面发红,甚至低热现象,这属正常反应,不必中途停药,散瞳验光后即可停药,如反应过强则为阿托品中毒,需到医院处理。由于散瞳以后眼内进光量增大出现怕光,调节麻痹会引起视近物不清,这些症状是暂时的,一般停药后15~20天瞳孔即可恢

4、复。所以对于学龄儿童散瞳验光时间最好安排在寒、暑假期间,以免影响学习。  共同性斜视是一种由于在双眼视觉形成过程中,受到知觉的、运动的或中枢性的障碍,使双眼反射活动的政党建立和发展受到影响,所产生的一各眼位分离状态。所以这类斜视大多都发生在双眼视发还很脆弱、不稳定或尚未达到完善巩固的儿童时期,多在5—6岁前,最常见在3岁以内。其发生障碍的部位,是在大脑高级中枢,而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均无器质性病变。  所谓共同性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互相平等行,又不能同时注视一目标,以致一眼正位时,另一眼位偏斜。即用任何一眼注视时,斜度就集中到另一眼上,但斜视度都是相同的。天津254医院说这是

5、一种涉及双眼的现象。当然,如果只有一只眼,就不存在产生共同性斜视的问题了。患者无双眼视,无眼球运动障碍。  临床上根据眼位偏斜方向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下斜视。根据偏斜的性质可分为:  (1)单眼恒定性斜视:即经常一眼注视,而另一眼呈恒定性偏斜。斜视眼的视力显著减退。  (2)交替性斜视:两眼能交替注视目标,而出现另一眼交替偏斜,两眼视力多相等或近似。  (3)间歇性斜视:一眼有时偏斜,有时眼位为正位,或者仅在视远时或视近时出现眼偏斜。  由于斜视影响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绰号,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因此,家长应提高对孩子斜视的重视度,尽早发现孩

6、子斜视,尽早治疗。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孩子斜视呢?  儿童斜视的危害:  交替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力可能均正常,但是却仅能用一眼注视,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视野开阔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还有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视物成双,为克服复视,采用偏头、侧脸、抬颏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医学上称“代偿头位”。这对儿童来说,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  儿童斜视的症状:  有的斜视可在外观上一眼便能看出,而有些斜视表现得并不明显。然而,斜视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治疗,

7、将对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因此,当孩子有以下症状时请及时就诊:  1.经常揉眼睛或眨眼次数多;  2.看东西时总是闭上一只眼睛、歪头或转头;  3.不能看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  4.看东西有重影(复视);  5.在精神不集中或疲劳时往远处看,有一只眼的眼位向外偏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