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

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

ID:2118953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_第1页
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_第2页
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_第3页
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_第4页
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家称应尊重“豪捐耶鲁”中国毕业生个人意愿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38分报道,1月4日,耶鲁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网站”公布: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来自中国的张磊已经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8888美元。这是到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消息传出,网上一片哗然。张磊的名字立刻成为“人肉搜索”的大热门。有些网友表示不满:“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却出钱帮着人家发展”;也有网友认为,张磊支配个人所得,此事无可厚非。谁是谁非暂且不去评论,先连线中国新闻社驻美国记者魏希,了

2、解此事的来龙去脉。  主持人:中国毕业生张磊向耶鲁捐款,耶鲁大学和当地媒体的反应是什么?  魏希:如果现在登录耶鲁大学的官方网站,就可以看到耶鲁大学首页唯一的一条消息就是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全美大学中的第二大富豪拥有163亿美元资金的耶鲁大学,收到这么一笔巨额的捐款也是非常兴奋的。美国很多媒体,包括布隆伯格通讯社、美国《商业周刊》,纷纷报道了张磊向学校捐款这件事情,他们的口气都比较平和,主要是介绍了整个事情的经过,而且都特别注重提到张磊捐款的数字888万8888美元,他们说“8”在中国是非常吉祥的数字,所以张磊在捐款当中用了

3、大量的“8”这个数字。  主持人:做为事件的核心人物,张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没有对外解释过,自己为什么选择耶鲁去捐款?  魏希:张磊是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在2002年他来到耶鲁读MBA。至于为什么捐款给耶鲁,张磊自己说,第一是中国很多人都知道,并且尊重耶鲁这所学校。二是很多中国人,包括中国领导人百多年来都曾经在耶鲁接受过教育,但是很多年来,这种互助的关系是单向的,所以张磊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单向的互助关系。第三他说他本人从耶鲁学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者是企业家精神,而且还有给予的精神。  但是

4、我想,张磊向耶鲁捐款,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两个原因是他本人没有明确说明的,但是这两个原因会让大家觉得张磊向耶鲁捐款更加自然而然,一是张磊2005年成立高瓴资本管理公司的初始资金就是耶鲁大学提供的捐赠资金,这个在耶鲁大学的网站是有非常明确的说明,也就是说这笔钱来自耶鲁,还给耶鲁也算合理。第二个原因他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张磊在2005年成立高瓴基金公司之前一直师从于耶鲁投资办公室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在短短的5年内,他管理的基金规模从3千万美元发展到25亿美元,我相信除了他个人拥有很强的能力外,师从大卫·斯文森的经历对张磊能够

5、迅速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我们知道,美国高校的财政运作方式,和中国是不一样的。耶鲁这样的私立高校来说,捐款模式是如何推动高校发展的?  魏希:其实在美国的私立大学里,校友捐款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即便是最著名的私立学校也没有国家的拨款,包括耶鲁、哈佛、普林斯顿这些学校,捐赠资金都是学校维持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其实就是耶鲁大学也是用当初最早的捐赠者的名字命名的,当时捐赠者的捐赠只有价值516英镑,但是就是这笔钱成就了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就像张磊自己说的,给予的精神在美国学校的文化里都是非常重要的。 

6、 我在美国也看到很多中国网友非常热烈讨论这个事情,认为张磊应该给中国的学校捐款而不是给耶鲁,但我想这件事情在国内有这么广泛的讨论本身就是好事,因为最重要的是张磊跟很多人分享了一种叫给予的精神,而中国现在很需要这种精神。  针对网上的各种意见,连线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丁兆林先生。他曾在美国留学,目前在中国高校执教。  主持人:关于中国毕业生向耶鲁捐款一事,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有人气愤,认为张磊胳膊肘往外拐,要捐款,也要先想着自己本科的母校。也有人认为,中美两种高校财政运作模式不同,张磊的行为无可厚非,同时也给中国高校敲一记警钟。对

7、中国高校发展模式是一种鞭策。谈谈您的看法。  丁兆林: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张磊作出捐款的决定,现在出现很多声音,这种声音说,你不应该给那捐,应该首先给我捐,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非常不同的做决策模式,什么模式呢?张磊做决策他是要自己做决定我捐给谁,但是如果在我们这里,我们就会说,张磊你不能做决定,你的决定需要由我们定。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相信大家一下就能明白,如果在一个被迫的环境下,不管是谁,哪怕是再有钱的人,在被迫指定的范围之内或者说在要求的状况下的捐赠都不叫捐赠。捐赠首先一点是尊重个人意愿,在我们不尊重个人意愿的

8、环境之下,任何一个人可能做出的选择就是离去。如果我们依然还在用非常粗暴的或者说是一种不尊重捐赠者个人意愿的方式来行事,而且认为我们有权利来决定捐款该给谁,我相信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等待着捐赠依然是一个梦想。  主持人:也就是说粗暴的舆论影响并不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丁兆林:耶鲁或者其他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