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旧polo之 车身设计篇

解析新旧polo之 车身设计篇

ID:2117539

大小:598.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4

解析新旧polo之 车身设计篇_第1页
解析新旧polo之 车身设计篇_第2页
解析新旧polo之 车身设计篇_第3页
解析新旧polo之 车身设计篇_第4页
解析新旧polo之 车身设计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新旧polo之 车身设计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析新旧POLO之车身设计篇(上)第四代POLO(也就是俗称的四圆灯POLO和“劲情/劲取”系列)即将在中国迎来新的接班人换而言之现款POLO也就将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小弟不才在此分析一下现款POLO与第五代POLO在车身设计上的差别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讨论由于字数限制因此分为上下篇希望大家谅解言归正传吧第四代POLO在大众的历史上是相对前款车型进步最大的一代在欧洲市场开始确立了“最高科技A0”小型车的地位2002年面世的时候我不怕说个大胆的实话就用料、工艺和车身技术来说再过5年同级的日系车也不可能有现款POLO的水准不信?

2、别骂,咱就走着瞧,反正我今时今日说了这话,到时候也会铁证如山,不必激动的......你大概也看到了POLO的科技含量一半是体现在它的车身设计里面的现款第四代POLO车身设计最大的特色就是史无前例的高强度结构说到这里我必须要赞一下德国大众的设计理念:就是统一标准;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无论是欧洲市场上最低价位的FOX、甚至是商用小货车Caddy(以前成龙大哥有代言的那个)还是最顶级的辉腾,其车身设计的标准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其采用的设计方法和结构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我们分析第四代POLO,一样可以之前的帕萨特B5、第四代GO

3、LF、第四代Jetta(哎就是宝来了)的车身设计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我会在后文说明。当然,不同档次的大众车尽管在车身设计上具有统一标准,但是不同的用料还是带来了巨大的差别,例如:第六代捷达(2010年北美发布)的A、B柱全部采用1020Mpa的热成型钢材,但是新POLO仅仅是约500Mpa的高强度刚,那么在相同结构、相同厚度的情况下,强度就相差一倍了,同理你还会发现,第四代POLO的车身刚度是19,000N/m,而辉腾达到了恐怖的37,000N/m,是当时所有轿车中最高的,这就是价格和车型不同的区别......先来看看第四

4、代POLO在欧洲NCAP的成绩综合为4星,其中正面碰撞4星,侧面碰撞5星,行人保护1星更让人觉得与POLO实际事故安全性不符的是在64Km/h正面偏置40%碰撞中,POLO的A柱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变形,前挡风大面积破裂;(大家别踢我,这照片上的POLO当时还未处于最大吸能状态,故A柱无可见变形,详情可以去youku搜索到当年的测试视频)欧洲NCAP的40%偏置撞击测试的撞击对象是一个质量和强度都几乎无限大的物体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撞击力都由测试的POLO承受而过于坚固的车头对于乘员舱结构的挤压能力也远远高于吸能结构车身并

5、且高强度车头的变形吸能效果不足因此导致了A柱的变形和测试假人受到更高的冲击力测试毕竟还是测试但我们要懂所谓的高效吸能车身也只有在与“无限强度+无限重量”的物体发生碰撞时才能提供更好的保护(这种情况几乎只存在于安全测试中,现实发生的事故90%均为与有限强度、有限质量的物体撞击)而这正是POLO的短板还有就是POLO过硬的车头在行人碰撞保护当中的杀伤力也是过大只获得了NCAP行人保护一星的成绩而日系的软车头就普遍是三星以上这就是测试你是必须要懂得看测试的结果的所谓的测试,其实就是检验车辆在发生单车事故时的保护能力,例如车子突

6、然撞上墙、撞上护栏、撞上树的保护能力,而不是撞上别的汽车;大家是否发现,第四代POLO车身设计最大的特点在哪里呢?就是超硬的车头设计这跟现在的车型中已经普遍使用的吸能车身结构很不一样在这里必须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专门的吸能结构车身其实最早的吸能概念在1955年就已经由奔驰提出来但当时只是结构吸能还没有考虑到不同材料间的搭配但是近代的吸能车身概念由日本人发扬光大现在成为全世界的统一标准就是车头、车尾的相关结构采用强度较低、厚度较薄的钢板使得车头和车尾在撞击中更容易发生变形这咋一看很郁闷怎么车头车尾变弱还好?还是全世界的趋势呢?

7、吸能车身最关键的前提,就是使用高强度材料制作驾驶舱结构!也就是说,在发生严重撞击时,通过车头或车尾的剧烈变形溃缩来吸收更多的能量同时坚固的乘员舱空间保证不变形简而言之就是车身吸收的能量多了人受到的冲击力就小了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如果车头、车尾过于坚固那么在严重撞击中,车头、车尾就无法产生足够的溃缩,剩余的能量就会继续沿车身传导,导致驾驶室变形、车内人员受到的冲击力也更大;你去看看中华尊驰在德国ADAC的碰撞测试就知道什么是“非吸能结构”了,严格意义上说,非吸能结构是一种致命结构。吸能结构车身还有一个很多

8、人忽略的好处,就是在两车事故中,拥有吸能结构的大型轿车能为普通小车提供更大保护,否则,若大家都是硬头硬尾的话,仅仅大型轿车的速度和重量差别就足矣将小体型的轿车直接撞成麻花!看看奔驰S级对撞Smart吧,就知道大型轿车拥有吸能结构是多么重要,奔驰有多么强大——这就是社会责任感的实在体现所以请不要再骂日本的车“吸能”;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