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57227
大小:1.73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0-18
《单则及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审题立意方法材料作文1.学会单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2.学会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教学目标理解分析材料并明确立意。教学重点材料作文审题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名称类别表现材料作文审题4痼疾误解材料,题型不清或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或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断章取义,因小失大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题者的意图,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足点就开始作文,造成偏题跑题。只见现象,不见实质对那些寓含着深刻哲理的材料,简单地从表面引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忽视要求,抛却材料不重视对材料之
2、后的作文提示或要求的审读,忽视题目限定的条件,甚至完全抛弃材料,任意发挥,作文主旨与材料毫无关联甚至相悖。★★★材料作文引材五忌: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
3、、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5.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1.找关键词、关键句(立意)2.人物—事件—结果—原因(立意)二、多则材料——1.求同法2.求异法一、单则材料——辩证思考3.互补法4.综合法有时审题我们要综合考虑,可能三种方法都要用到。单则材料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
4、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父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关键句:1找关键词关键句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
5、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父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关键句:1.一心想早日成名2.嫌太长3.①勤学苦练——十年②全力以赴——三十年③不惜一切代价——七十年1找关键词关键句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立意:①做事要脚踏实地,日积月
6、累,切忌急功近利;②欲速则不达。2人物事件结果原因—人物:—事件:—结果:—原因:少年(主要人物)、师父(可忽略)少年想早日成名,多次询问“多久学成下山”心情越急切,所需时间越长①急功近利;②欲速则不达。①做事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②欲速则不达。立意:《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
7、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关键句:1.立志学稀有的屠龙之术2.寻觅不到一条龙的影子3.一身绝技没有用武之地1找关键词关键句不切实际立意:①树立目标要从实际出发;②要学有所用。2人物事件结果原因—人物:—事件:—结果:—原因:朱平曼(主要人物)、支离益(可忽略)立志并苦学绝技。所学无用武之地。所学脱离实际。①树立目标要从实际出发;②要学有所用。立意:一位客人到朋友家做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
8、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