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46481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散文风格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散文风格翻译 对于散文风格翻译,很早理论界就有研究,“散文翻译在思想及语言上都应体现原作风格”(张今,1987)。但因风格的不可捉摸性,一直很难有大的进展。接受美学在德国兴起,而后引起强烈反响,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高读者的地位,将读者放在文学的中心地位。尧斯认为,作品在读者没有阅读之前,只是半完成品。接受美学的这一突破,对散文风格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1.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理论代表作是汉斯?罗伯特?尧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和沃尔夫岗
2、?伊瑟尔的《本文的召唤结构》。接受美学突破性地将文学视作“三环节交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即、作品、读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读者放在突出位置考量文本。这要联系到阅读。“只有当读者(听众)以文学的方式去阅读(倾听)这些负载着文学作品的书面或口头的语言时这些作品才真正作为文学而存在,才获得现实的文学生命”(朱立元,2004)。这就强调了文学价值对审美主体――读者的依附性。 尧斯从心理学角度对读者阅读过程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读者阅读过程是一种接受过程:在阅读之前,读者内心有一个“期待视界”;阅读时读者会对作品
3、进行“阐释性接受”,不同读者的“阐释性接受”因欣赏水平和趣味差异而不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阅读是读者想象性再创造过程。伊瑟尔从现象学角度对阅读过程进行了阐释,从读者方面看,伊瑟尔认为文本通过句子让读者不断更新期待,而文本的“空白”、“空缺”、“否定”迫使读者想象并构建文本的连续性;文本的图景、视点同句子一样,不断地作用于读者对文本的“幻想”,最终使读者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翻译所涉及的过程要比文学作品复杂得多。翻译包括作家、作品、译者、译作、目标语读者多种
4、因素。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为达到目标语读者对文学作品风格的再现及再创造,译者作用就非常重要。 2.散文风格翻译 相比其他文学体裁中的翻译理论,散文翻译理论相对薄弱,其原因与散文形式多样、风格难以捉摸分不开。风格涉及作家写作偏好及独特情怀,想完全展现一篇散文的风格,对译者要求很高。关于风格的可译性问题,翻译理论家张今认为风格是可以传达翻译的。刘宓庆认为,风格是一种符号体系,包括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在翻译中,我们不但要掌握风格的形式标记(FormalMarkers),抓住直观的东西,而且更要细心掌
5、握风格的非形式标记(Non-formalMarkers),不忽视其中非直观的,属于意象的或心理的和情态的因素”(刘宓庆,1999)。 查尔斯?兰姆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散文家。兰姆言辞幽默,拉丁文引语常见于文中,同时他擅长运用修辞,让读者一边眼含泪水,一边嘴角挂笑。《穷亲戚》选自《伊利亚随笔》(EssaysofElia,一集1823,二集1833),描绘了穷亲戚踟蹰不决、忸怩作态的形象,引人乐道。就此文而言,译者的最终目标是将兰姆语言的形式标记及非形式标记尽量完整地展现给中国读者。 3.接受美学视角
6、下散文风格翻译 在六个形式标记(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章法标记、修辞标记)中,《穷亲戚》一文最明显的是兰姆修辞标记。同时,这篇文章充分体现出兰姆的幽默。下面本文就原文的前两段分析不同译者在综合考量原文风格、读者体验的基础上,如何再现兰姆的风格。 3.1修辞翻译 《穷亲戚》开篇用了整段排比,排比中又包含隐喻、类比和用典。这段描写中,兰姆思维跳跃,一连串不同的意象,不断更新读者的“期待视界”,最终使读者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 “Apoorrelation―isthemostirreleva
7、ntthinginnature,―apieceofimpertinentcorrespondency,―anodiousapproximation,...―adeath’sheadatyourbanquet,―Agathocles’pot,―aMordecaiinyourgate,―aLazarusatyourdoor...”(查尔斯?兰姆著,胡家峦编,2000) “一门穷关系是什么?――那实在是天底下最扯不到一起的关系了,――一种迹近渎犯的相应的关系,――一件令人作呕的近似事物,……――你家筵席
8、上的死人骷髅,――阿迦索克里斯的讨吃锅盆,――宅院前的莫底凯,――堂门边的拉匝勒……”(高健,1999) “穷亲戚――是一种浑不似的人物,这是一种叫人厌烦的交往――一种令人反感的亲近……在你欢宴中突然出现的一具骷髅――这是摆在阿加索克里斯面前的一只陶罐――这是坐在朝门当中的末底改――这是躺在你门前讨饭的癞子……”(刘炳善,1999) 一系列的排比,高健基本选用“一+量词”的形式,刘炳善基本选用“(这)是……”的句式。一连串意象使读者产生了经验冲击,译文完整保留了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