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ID:21143508

大小:46.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19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1页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2页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3页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4页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一、选择填空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3.文学文化学又可以说是一种最新的文学理论形态。  4.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5.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  6.在魏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2、  7.查理斯·巴托作出一个意义深远的区分: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之中。  8.话语的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9.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  10.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1.精神生产的概念最初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12.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13.文学创造的主题是具体的社会人。(马克思)  14.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15.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  16.“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

3、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17.高尔基曾不无道理地把文学称之为“人学”。  18.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  19.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

4、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3.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4.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特征:首先,审美

5、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其次,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第三,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三.简答  1.文学活动发生的四种学说:巫术发生说(弗雷泽《金枝》)、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康德)、劳动说。  2.文学活动发展的几种动力:有的人认为文学发展动力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人认为文学发展与时代变化密切相关;还有的则认为文艺发展动力是某种非人力可以改变的因素;还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  3.文学

6、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4.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5.灵感:是指形象思维中因偶然机遇的触发而产生的豁然贯通、文思泉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而写作格外得心应手的高效率状态。特征:1、从灵感产生的情形来看:不期而至;偶然突发2、从灵感出现后的状态来看:专注敏捷,紧张亢奋3、从灵感的功能来看:超常独特,富于创造(怎样看待灵感?)  四.论述  艺术真实的含义;  五.评析  文学创造  一、物化阶段产生的矛盾  (一)“手”“心”不一:在

7、具体写作时,作家会出现创造出的意象与构思中的形象不一致,造成心手不一,这就是意图与作品的矛盾。  (二)矛盾产生的原因:1、主体易变性:情感/情绪/审美价值2、构思易变性:进  行/深化/拓展3、动机易变性:在创造过程中由于外部刺激造成创作动机的改变(三)矛盾的表现:1、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当作家创作的人物形象的性格逐渐成熟后,便形成自己的性格逻辑和成长轨迹,常常违背作家创作的意图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2、作家创作动机中途变换作家在物化的过程中,由于  外在的刺激或从材料中发现了新的寓意,从而突破原有的创作意图而产生新的意图。  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