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灾情报告

旱灾灾情报告

ID:21120231

大小:1.53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9

旱灾灾情报告_第1页
旱灾灾情报告_第2页
旱灾灾情报告_第3页
旱灾灾情报告_第4页
旱灾灾情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旱灾灾情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然灾害之旱灾田伟利,赖康建,吴雷,韩彬,惠增博,刘泽夫,余志良提纲:1.什么是旱灾&&灾区图片2.旱灾发生的原因3.旱灾的种类4.中国旱灾报告5.世界旱灾记录6.旱灾的危害7.旱灾的预防旱灾:是由于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灾区图片西南干旱触目惊心嘉陵江干涸成停车场干旱造成珠江源头地表水接近断流旱灾发生

2、原因1.地壳板块滑移漂移,导致表层水分渗透流失转移,使地表丧失水分2.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3.天文潮汛期所致4.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5.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干旱的分类1.气象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以特定历时降水的绝对值表示。2.气候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数量,是以与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3.大气干旱:不仅涉及降水量,而且涉及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候因素。4.农业干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态,或许是某种特定作物的性态。5.水文干旱:主要考虑河道流量的减少,湖泊或水库库容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

3、降。6.用水管理干旱:其特性是由于用水管理的实际操作或设施的破坏引起的缺水。中国旱灾报告中国旱灾中最早出现的是伊洛河流域大旱,发生于夏代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记录于《国语·周语》。据李约瑟统计,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中国共有1300多次大旱灾,并且干旱大部分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因缺乏水,农产品因此而枯萎,最终导致饥荒。《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大业八年(612年)大旱,“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有13省受旱.1929年,陕西大旱,80%的县受灾,估计死亡加逃亡人数

4、达300万。1942—1943年,中原大旱,仅河南一省饿死、病死者即达300万人至今中国依旧是旱灾频仍,几乎是无年不荒,缺水成为中国全国境内最迫切的问题。2006年内蒙古苏尼特草原持续旱灾,受灾草场面积23186.7平方公里。2006年5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遇大旱灾。2009春,干旱波及中国12个省份,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2010年初,云南[4]、贵州为中心的五个省份已达到特旱。西南百年一遇旱情(2010)3月16日,连日来,广西旱情持续加剧。据广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消息,高温少雨导致广西区旱情迅速蔓延,桂西旱

5、情进一步加重,其他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广西干旱等级已达到严重干旱,其中桂西北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西南旱情百年一遇(2010)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中国西南五省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贵州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已达2043万人。贵州大旱重庆乌江断航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西南五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与重庆相邻的贵州出现严重干旱。贵州旱情波及重庆。世界旱灾记录旱灾在世界范围内有普遍性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严重的—次旱灾,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非洲撒

6、哈拉沙漠周围—些国家发生的大旱,遍及34个国家,近一亿人口遭受饥饿的威胁。据资料显示,已列入“世界100灾难排行榜”的1199年初的埃及大饥荒、1898年的印度大饥荒和1873年的中国大饥荒都是因为干旱缺水造成的,千百万人死于非命。旱灾的危害回顾生物进化和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干旱不仅导致恐龙灭绝,使生物界几度濒临毁灭。古希腊伟大文化的中心因为旱灾及由旱灾引起的饥民暴动而变为废墟,迈锡尼文化也随之彻底毁灭。唐天宝末年到公元8世纪中期,连年大旱,以致瘟疫横行,全国人口由原来的5000多万降为1700万左右。明崇祯年间,华北、西北从1627年到16

7、40年发生了连续14年的大范围干旱,这次特大旱灾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与此类似的另两次大旱灾发生于1720—1723年和1875-1878年间,灾民因饥饿而出现“人相食”的县数分别为48和38个,其中有4个县井泉枯竭或河沟断流。旱灾的防治1.不破坏植被,植树造林。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化。3.还要防止土壤板结会更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生长。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那些无机肥。5.应该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6.少用或不用含磷一类的化肥。谢谢观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