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现阶段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现阶段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摘要:据目前我国各地频发地质灾害,本文以实例简述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山体崩塌监测预警 :V2:A:1672-3791(2011)01(b)-0230-01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下文将以具体实例来浅谈目前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010
2、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此次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1)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
3、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2)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3)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4)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2010年7月19日零时10分左右,重庆市城口县庙坝场镇至县城方向一处山体滑坡,将流经庙坝境内的罗江河阻断,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坝体长100余米,坝高18米左右,坝
4、宽50余米,整个坝体约10万立方米,形成近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库容1500~2000万立方米,严重威胁堰塞湖上游3000余人和下游8000余人(其中城口县境内4000余人和四川万源境内4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①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区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内;或将滑坡区内的雨
5、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②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区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③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2
6、)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①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②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③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2009年6月5日下午,重庆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山体
7、崩塌,崩塌的山体将山对面的三联采矿场和6户居民家淹没,上百人被埋。防治崩塌灾害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易崩塌岩体的稳定程度,防止或削弱崩塌活动;保护受灾对象,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主要工程措施有:护墙或护坡,防止斜坡岩土剥落;镶补、填堵坡体岩石缝洞;削坡,人工消除小型危岩体或减缓陡峭高坡;锚固,加固危岩体,提高其稳定程度,防止崩落;排水,疏通地表水和地下水,减缓对危岩陡坡的冲刷和潜蚀;拦截,修筑挡石墙、落石平台、拦石栅栏等,阻止崩塌物对工程设施的破坏。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5%,具有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物质条件,
8、另外,据气象、地震部门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