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

ID:21111623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_第1页
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_第2页
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_第3页
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_第4页
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摘要:一般认为,处置式的语法化也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重新分析是概念的“转喻”,类推是概念的“隐喻”,处置式语法化的背后有认知动因在起作用。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来分析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  关键词:处置式;语法化;认知动因  :H14:A:1005-5312(2011)35-0194-01  处置式产生与演变的原因,过去多是从语言系统内部来寻求关联。认知语言学认为,解释语法结构不应束缚于对语言系统本身的循环论证,而要到

2、语言外部去寻找理据。语法化的机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重新分析,另一种是类推。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重新分析是概念的“转喻”,类推是概念的“隐喻”,语法化的背后有认知动因在起作用。吴福祥在《语言研究》2003第3期发表了《再论处置式的》,论证了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演变是经历了“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这样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要探讨的是处置式在这一演变轨迹中的认知动因。  一、转喻和隐喻  (一)转喻又叫借代,通常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转喻不是什么特殊的

3、修辞手法,而是一般的语言现象,也是人一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语法中的“转指”本质上就是转喻在语法上的体现,可称之为“语法转喻”。汉语处置式的介词“以”由连动式的动词到工具介词,再到引出受事、表处置的介词,这个虚化的过程如下:  (1)汝以我车宕伐猃狁于高陵。(商周青铜器铭文选)  (2)醒,以戈逐子犯。(左传·僖公23年)  (3)A楚子以灭舒鸠赏子木。(左传·襄公25年)—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治长)  B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史记·大宛列传)  C是犹以卵投石也。(墨子·贵义)—

4、若以石投水奚若?(吕氏春秋·精喻)  (4)A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万章下)  B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史记滑稽列传)  C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上)  (1)是典型的连动式,“以”用为动词,主要词义是“使用”;(2)是典型的工具式,“以”已经由“使用”义动词语法化为工具介词;而(3)则是处于工具式到处置式的中间过渡状态,这三个例句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两种可能的分析:如(3A)这样的上下文里,我们既可以将“灭舒鸠”、“其兄之子”分别视为“赏”、“妻”的工具,同样也可以分析为“处置(给)”

5、的受事;同样,(3B)和(3C)也同时具有工具式和“处置(作)”、“处置(到)”两种格式的特征和属性。在(3)这样的上下文里,“以”有了“把某物作某种处置”的隐含义,这个隐含义的产生靠的是转喻:凭借的工具转指处置的受事。(4)已经是典型的广义处置式。在(4)里,这个表示“引出处置受事”的隐含义已经固化,取代了原来的引出工具的介词,于是“以”就实现了重新分析。广义处置式的其他介词句型的转喻过程也大致如此,上下文或语境在重新分析或转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类推在文献里经常称作“语法隐喻”,

6、即概念结构领域通过“隐喻”这种一般认知手段投射到语法结构领域的过程。隐喻也是语法化的动因之一,在处置式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概念隐喻同样在起作用。各种形式的处置式在语义上的联系,以及逐渐扩展演变的过程,就是句式语义抽象化的过程,说明了“概念隐喻”的在处置式语法化中的作用:  广义处置式(处置给):由于某种动作的实施,某物发生领属关系的位移;  (处置作):某一人或事物发生形象的位移;  (处置到):客体在某种动作的作用下发生空间的位移;  狭义处置式(D型光杆动词式):某人或事物发生状态的单纯位移;  (

7、E型动词前后有其他成分):某人或事物发生状态的复杂位移;  致使义处置式:致使施事或当事发生各种位移。  我们可以将“处置—位移”视为处置式的原型语义[5],都是“处置/致使某人或物发生位移”,从广义到狭义再到致使义处置式,其“处置—位移”的语义在逐渐抽象化:广义处置式“处置”意味较弱,但“位移”语义较为具体(其中以“处置到”为最,“处置给”次之,“处置作”相对较抽象);狭义处置式“处置”意味较强,“位移”语义则较为抽象;致使义处置式的“处置”意味最弱,且因于广义(处置作)和狭义处置式,故而其“位移”

8、的语义也较抽象。从具体的概念“投射”到相似的抽象概念,正是“隐喻”的性质所在。  二、主观处置与客观处置  表达“主观处置”也是处置式产生的动因之一。假若我们将“处置”看作所有动宾结构的原型语义,那么作为处置式起源结构的连动式和工具式,它们所表达的“处置”无疑应是客观处置。从连动式到工具式,再到处置式的虚化与词汇兴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主观化”的过程,因为说话人除了表述客观处置事件之外,还有表达自身对事件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的需要,处置式的发展恰好适应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摘要:一般认为,处置式的语法化也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重新分析是概念的“转喻”,类推是概念的“隐喻”,处置式语法化的背后有认知动因在起作用。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来分析唐宋处置式语法化的认知动因。  关键词:处置式;语法化;认知动因  :H14:A:1005-5312(2011)35-0194-01  处置式产生与演变的原因,过去多是从语言系统内部来寻求关联。认知语言学认为,解释语法结构不应束缚于对语言系统本身的循环论证,而要到

2、语言外部去寻找理据。语法化的机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重新分析,另一种是类推。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重新分析是概念的“转喻”,类推是概念的“隐喻”,语法化的背后有认知动因在起作用。吴福祥在《语言研究》2003第3期发表了《再论处置式的》,论证了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演变是经历了“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这样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要探讨的是处置式在这一演变轨迹中的认知动因。  一、转喻和隐喻  (一)转喻又叫借代,通常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转喻不是什么特殊的

3、修辞手法,而是一般的语言现象,也是人一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语法中的“转指”本质上就是转喻在语法上的体现,可称之为“语法转喻”。汉语处置式的介词“以”由连动式的动词到工具介词,再到引出受事、表处置的介词,这个虚化的过程如下:  (1)汝以我车宕伐猃狁于高陵。(商周青铜器铭文选)  (2)醒,以戈逐子犯。(左传·僖公23年)  (3)A楚子以灭舒鸠赏子木。(左传·襄公25年)—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治长)  B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史记·大宛列传)  C是犹以卵投石也。(墨子·贵义)—

4、若以石投水奚若?(吕氏春秋·精喻)  (4)A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万章下)  B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史记滑稽列传)  C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上)  (1)是典型的连动式,“以”用为动词,主要词义是“使用”;(2)是典型的工具式,“以”已经由“使用”义动词语法化为工具介词;而(3)则是处于工具式到处置式的中间过渡状态,这三个例句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两种可能的分析:如(3A)这样的上下文里,我们既可以将“灭舒鸠”、“其兄之子”分别视为“赏”、“妻”的工具,同样也可以分析为“处置(给)”

5、的受事;同样,(3B)和(3C)也同时具有工具式和“处置(作)”、“处置(到)”两种格式的特征和属性。在(3)这样的上下文里,“以”有了“把某物作某种处置”的隐含义,这个隐含义的产生靠的是转喻:凭借的工具转指处置的受事。(4)已经是典型的广义处置式。在(4)里,这个表示“引出处置受事”的隐含义已经固化,取代了原来的引出工具的介词,于是“以”就实现了重新分析。广义处置式的其他介词句型的转喻过程也大致如此,上下文或语境在重新分析或转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类推在文献里经常称作“语法隐喻”,

6、即概念结构领域通过“隐喻”这种一般认知手段投射到语法结构领域的过程。隐喻也是语法化的动因之一,在处置式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概念隐喻同样在起作用。各种形式的处置式在语义上的联系,以及逐渐扩展演变的过程,就是句式语义抽象化的过程,说明了“概念隐喻”的在处置式语法化中的作用:  广义处置式(处置给):由于某种动作的实施,某物发生领属关系的位移;  (处置作):某一人或事物发生形象的位移;  (处置到):客体在某种动作的作用下发生空间的位移;  狭义处置式(D型光杆动词式):某人或事物发生状态的单纯位移;  (

7、E型动词前后有其他成分):某人或事物发生状态的复杂位移;  致使义处置式:致使施事或当事发生各种位移。  我们可以将“处置—位移”视为处置式的原型语义[5],都是“处置/致使某人或物发生位移”,从广义到狭义再到致使义处置式,其“处置—位移”的语义在逐渐抽象化:广义处置式“处置”意味较弱,但“位移”语义较为具体(其中以“处置到”为最,“处置给”次之,“处置作”相对较抽象);狭义处置式“处置”意味较强,“位移”语义则较为抽象;致使义处置式的“处置”意味最弱,且因于广义(处置作)和狭义处置式,故而其“位移”

8、的语义也较抽象。从具体的概念“投射”到相似的抽象概念,正是“隐喻”的性质所在。  二、主观处置与客观处置  表达“主观处置”也是处置式产生的动因之一。假若我们将“处置”看作所有动宾结构的原型语义,那么作为处置式起源结构的连动式和工具式,它们所表达的“处置”无疑应是客观处置。从连动式到工具式,再到处置式的虚化与词汇兴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主观化”的过程,因为说话人除了表述客观处置事件之外,还有表达自身对事件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的需要,处置式的发展恰好适应了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