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07905
大小:1002.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0-17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践论》、《矛盾论》导读永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郑文飞“两论”是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哲学的提纲,即《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年9月即有油印本。新中国成立后,经毛泽东校阅、修改,将提纲中的“实践论”和“矛盾统一法则”定名为《实践论》、《矛盾论》,于1950年12月和1954年4月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一、“两论”的写作背景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两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决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上的准备的,它是中国社会革命斗争经验的哲
2、学总结,也是中共批判“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哲学概括,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升华。1、它是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哲学总结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者→太平天国→失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运动→失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失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不能不写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斯诺:“在芦沟桥事变后的
3、几个星期里,毛泽东在延安有一段短暂的空闲时间,军队开赴前线了,毛泽东腾出时间来收集材料,准备在(延安)抗大作关于哲学基础的讲演。这批青年学生经过三个月的短期训练,准备在今后几年做政治辅导工作,即要为他们写一些简明而基本的讲文,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写了《矛盾论》和《实践论》,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的日常实例结合起来。”2、它是中共批判“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哲学概括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王明的“左”倾土地革命时期——先有“左”倾盲动主义,后有“左”倾教条主义遵义会议后——用
4、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统一全党思想3、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必然升华⑴新文化运动后,尤其是共产党创立初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特点之一:翻译、介绍和论述政治性很强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政治与经济》重点宣传唯物史观特点之二:带有明显的幼稚性,不准确、不全面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到“两论”的产生特点:宣传唯物辩证法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反杜林论》《哲学的贫困
5、》《资本论》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极为系统和深入的反思,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有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由译介型上升为著述型通俗普及型上升为理论研究型学理型上升为现实型日常生活型上升为总结革命经验型诠释型上升为创造型二、“两论”的基本思想(一)《实践论》的基本思想第一部分(1-5段):着重论述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二部分(6-18段):论述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过程,说明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
6、展到理性认识的辩证法。第三部分(19段):论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意义,说明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发展理论的必要过程。1、框架结构全文共分四个大的部分,论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提出了认识过程实践第一的观点。第四部分(20-25段):论述认识运动无限发展的过程,指出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并对认识论上的唯心论、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冒险主义进行了批判。最后(26段):对人的认识运动规律进行了概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
7、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2、思想内容第一,它对实践内容和形式作了科学规定马克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恩格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列宁:“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毛泽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⑴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入展开内容:生活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即社会实
8、际生活的一切领域的客观活动。基本形式: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践关于实践一类别基本实践与非基本实践领导者实践与群众实践个体实践与群体实践改造自然实践与改造社会实践革命实践与反动实践重复性实践与创造性实践自发实践与自觉实践第二,它明确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实践是对于外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⑵它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深刻揭示列宁:生动的直观→抽象的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