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06483
大小:8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教师修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8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通“槌”,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
2、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gǎo〉,而欲徙〈xǐ〉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xiǎ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3、: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贫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做事要从多4、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5、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将近)(2)募能出之者(使…出)(3)徐去其土(慢慢地)(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填满,充实)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答:怀丙和尚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8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四、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6、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贪图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办粗饭几日(用来做成)(2)何必7、图好吃好着(衣着,衣服)(3)莫待无时思有时(不要)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答:要求我们要节俭,千万不能浪费。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所以要培养,要坚持。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答:有必要。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过多的奢侈和浪费会使我们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少,而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走向灭
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
3、: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贫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做事要从多
4、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
5、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将近)(2)募能出之者(使…出)(3)徐去其土(慢慢地)(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填满,充实)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答:怀丙和尚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8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四、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
6、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贪图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办粗饭几日(用来做成)(2)何必
7、图好吃好着(衣着,衣服)(3)莫待无时思有时(不要)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答:要求我们要节俭,千万不能浪费。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所以要培养,要坚持。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答:有必要。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过多的奢侈和浪费会使我们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少,而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走向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