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

ID:21104035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_第1页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_第2页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语文的方式体验语文之美什么是“语文味”?什么是“语文的方式”?如何才能用“语文的方式”体现出纯正、浓郁的“语文味”?最早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的程少堂先生给“语文味”作了这样的界定: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心仪的审美快感。语文味就是教学过程中让人感受到的一种美感。同时,“语文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其根本是要指向“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惟有深入语言,让学生诵读、品味、探究、鉴赏语言,才能体验到“语文味”,感受到语文的美。笔者

2、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理解,不当之处,还希望能得到专家同仁的赐教。一、诵读文本,体验音韵之美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媒介是语言,对语言表达技巧和规律的获得,最有效的途径是靠学习主体的自然“习得”——用心读书,再好的讲解也无法代替这种“习得”。语文学科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读”的重要性。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已开始重视“读”的教学,但时间投放不足,形式单调。教师的大量讲解分析仍然占比重较大。把“读”作为一种训练,远不像操作课文讲解分析那样“习惯”和“顺手”。所以,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返朴归真。课堂

3、阅读教学首先应该紧扣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自读的时间,从内容、情感、意向上深入地去读词、读句,读出词句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对词句的理解及其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其音韵之美。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千载之后捧读,仍令人神往。同样,吴均这篇简练精彩的山水游记小品文,宛如一首韵味盎然的诗,读来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文章,唯有多多诵读,方能体验其独特的神韵美。二、品味字词,体验情感之美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现实中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不乏精辟,不乏知识,缺乏的是激情,是感染。因此

4、,语文教师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这座桥梁,往往就可以由文本中看似不起眼的几个字词来构建;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字词,就可以深深体会语文的情感之美。朱自清的文章往往情感如汪洋恣肆,以《绿》为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地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5、……”我们哪怕只用眼睛触摸这段文字,都能感受到朱自清对“绿”的倾慕、喜爱、陶醉。对于加点字词的品味与解读,不但能引导学生走进的情感世界,也能训练学生解读文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品味字词,让学生感受文字里的情感美,用语文情感的魅力吸引学生,就会有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三、拓展意象,体验文化之美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以传承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会使语文课更有意义,才能更

6、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同时,语文学科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努力把语言中文化的部分、美的部分阐释出来,以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热爱。我们都学过这篇文章,但很少有人像孔老师这样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它,让教学散发出文化的魅力。受到孔教授的启发,我在教学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时,也从总结描述泉这一意象着手,让学生体会语文的文化美:“笔下那在草丛上轻轻流淌的泉水,多么温柔,细腻,如小提琴那抒情的旋律;从石缝间滴落的一滴一滴珍珠似的水滴,多么晶莹,滴落在水中犹如那清脆的琵琶之声……这就是‘山泉’,这就是‘自然’,这就是

7、‘天人合一’,这就是古往今来无数的墨客骚人向往的天地境界,这就是璀璨的文化!它不仅存在于谢大光笔下的鼎湖山山泉中,也存在于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存在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存在于东山魁夷‘泉水从地泉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泉”这样的意象,为他们打开感情与人文文化宝库的大门。四、关注形式,体验表达之美语文课是以语文本体为基础的。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

8、内容,即“怎么写的”。歌德曾经阐述文学与语文的关系:“文学内容所有人看得见,涵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丰美的意蕴,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语言之美,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例如:形容自己不变的的生活,有人说:“一贯如此”,有人说:“还是老样子”,还有人说:“涛声依旧”,三句意思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