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特产课件.

常州特产课件.

ID:21079298

大小:2.2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7

常州特产课件._第1页
常州特产课件._第2页
常州特产课件._第3页
常州特产课件._第4页
常州特产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州特产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州特产常州特产1.梳篦2.留青竹刻3.萝卜干4.南式麻糖最想先了解哪个呢?梳篦梳篦是人们梳头洁发的日常生活用品,常州梳篦选料精良,制作精湛,素有“官梳名篦”之誉。是驰名南北,享誉海内外的传统手工艺品。常州梳篦具有悠久的历史,梳篦制造工业在常州早在1500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勤劳智慧的常州人就开始制作梳篦。到清代乾隆时期已形成相当规模。据史料记载:城西朝京门内“削竹成篦”,“比户皆为”。开凿于隋朝的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是当时交通运输的主要途径。运河两岸临河的街巷,成了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商业贸易的聚集点,也是梳篦制作作坊的所在地。整条街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故有木梳街、篦箕巷

2、之称。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若驻步大运河上的文亨桥,仰望碧空,俯首桥下,环视近在咫尺原花市街、篦箕巷,满目生辉,月光、灯光、粼波,相互辉映。随着河水的湍流,宛若金色的游龙,在夜色中闪烁着灿烂的光彩。此情此景,人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被列入常州西郊八景之一。留青竹刻留青竹子刻,也称平雕,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把图案之外的青皮铲去,露出竹肌。留青,即是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留青雕刻的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经常抚玩摩挲,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温润如玉,色泽近似琥珀,同时

3、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留青竹子刻,也称平雕,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把图案之外的青皮铲去,露出竹肌。留青,即是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留青雕刻的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经常抚玩摩挲,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温润如玉,色泽近似琥珀,同时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留青竹子刻,也称平雕,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把图案之外的青皮铲去,露出竹肌。留青,即是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留青雕刻的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

4、竹器外表色泽莹润,经常抚玩摩挲,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温润如玉,色泽近似琥珀,同时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留青,为留青竹刻,俗称“皮雕”,就是在竹刻时只留竹子青筠的一种雕刻技法,通常为浅浮雕,所用之材为成长数年的腊月毛竹,施艺时,将纹饰(图案)以外的竹青剔去,仅露出纤维状竹肌,由于竹青与竹肌在质地、色泽上的明显差异,故作品能取得笔墨神韵般的艺术效果。这种竹刻,不仅精巧,而且外表润泽,随着年代的逐日推移,青筠处泛黄,其图案显示的独特韵味也会越发神奇、古朴。   留青竹刻最早起源于唐代的金银器镂錾及石刻浅雕工艺,至明末清初才盛行,据实物考证,我们迄今所见最早的留青竹刻实物,是一

5、支唐代的管乐器“尺八”(古代的竹笛,因长一尺八寸而得名),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它长43.6厘米,吹口口径2.32厘米,由三节竹子做成,正面有五个压孔,背面一个。整支“尺八”布满留青雕花纹饰,有仕女、花卉、树木、禽蝶等,正面的两仕女,一俯首摘花,另一作张袖之状,背后亦有两仕女,一执扇,另一坐弹琵琶,整幅图案,形神兼备,刻画细腻,极具唐代风格。   据史书记载,在我国历史上,把留青竹刻工艺推到一个崭新层次的当属明代的竹刻家张希黄。张希黄,字希黄,号宗略,浙江嘉兴人,后人称之“留青圣手”。张希黄的剔地阳纹的留青竹刻法与唐代的“尺八”不同,他是在极薄的竹筠上,用全留或多留、少留或不留等多种技法,来表

6、现画面的丰富层次,刻画出深浅浓淡之变化,刀法娴熟,形象生动,极具中国画的墨韵,同时,他借鉴绘画艺术表现的青山楼阁,工精绝伦,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山窗竹影”竹笔搁,长19.1厘米,宽5.8厘米,整幅画面展现了江南乡野庭院的美景:远山峰石秀峭,庭园翠竹掩映,大门敞开,门前一人,躬腰在清扫,窗明几净,空旷恬静,给人一种远避尘嚣的宁静之美。臂搁上端空白处还镌刻了一行诗句:“试笔山窗竹影凉,闲临小字模鹅章,空巢燕子时飞过,带得新花落纸看。”下有“张宗略”与“希黄”阴阳文印各一方。张希黄的传世之作不少,皆细致工妙,精美绝伦,其中尤以“山水楼阁”笔筒最为典型,笔筒所呈色泽浓淡有致,所刻画面由近处的楼阁与

7、远处的山峦组成,楼阁檐牙高啄,廊腰缦回,山峰层峦叠峰,危岩嵯峨,一近一远,相互映衬,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洋溢着浓厚的文人气息。   继张希黄后,习留青技法的人甚多,尤以清代中期的尚勋造诣最高,其次如民国时期浙江吴兴的金西崖、江苏武进的徐素白、苏州的支慈庵和无锡的张韧之等。留青竹刻一般有臂搁、屏芯、笔筒、香筒、诗简、扇骨、虫具,文具等,其中尤以臂搁居多,它融雕刻、书画、诗文、印章、造型于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