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60456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学校章程附则(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章程附则(五)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9 1 教科研工作组织实施与奖励条例 科教兴国,重在教育。振兴教育,重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是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是学校办学的质量生命所在。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办学的品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特制定《教科研工作组织奖励条例》,以期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供激励和保障机制。 一、教研组团队建设和组团方法 教研组以学科备课组为建制,每个备课组为一个团队,备课组长为团队组长,其他教师为团队成员。团队应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和共同的愿景,团队成员要有强烈的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团队成员之间要
2、相互依托,相互影响,和谐合作,共为一体,以追求集体的成功。 学校根据学科与备课组的规模,划定以下团队(每学年度有所变化): 团队 组长 分管人员 团队 组长 分管人员 低年级语文 薄志萍 刘志宏 低年级数学 徐桂华 徐巧凤 三年级语文 陈莉颖 刘平 三年级数学 申英 刘平 四年级语文 陈勇梅 李月明 四年级数学 王平 李月明 五年级语文 王九红 孟祥芬 五年级数学 景秀 孟祥芬 六年级语文 刘顺国 杨九胜 六年级数学 姜红梅 杨九胜 英语组 周秋平 王瑞平 体艺常识科 黄耀田
3、晓红 郭玉林 二、团队教科研活动与组织实施 1、每团队面对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讨论拟订学年度的研究课题、活动计划,形成课题实施方案。 2、团队中40周岁以下的教师均须紧扣课题每学期进行一次公开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教学反思。 3、每次公开的实践课之后,团队及时组织开展有关课题的研讨与反思的“论坛”活动,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团队成员要精心准备,善于学习,深刻反思,确保“论坛”的质量,确保活动的参与者均有收获。分管人员必须到场参加,对活动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4、团队成员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可跨学科、年级听课。每次参加有关
4、教学研讨的“论坛”活动,均必须在听课记录本上写下足以阐明自己观点的评论文字。 5、40周岁以上的教师,通过参与或主导团队的方案拟订、集体备课、论坛交流或撰写论文、课题总结,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和归宿。 6、每学期结束,团队组长及时小结课题组开展活动的情况。 7、团队的课题方案、实践课的教案、反思、论文、总结、论坛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的一周内在学校网站上及时发布,供其他团队学习、借鉴,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团队创意性教研活动与组织实施 团队在完成好规定项目的教研任务的同时或之后,可自创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方案必须经过
5、团队集体讨论研究形成,经学校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如必要,学校可提供技术、设备、人力、经费上的支持。 四、评奖办法与奖励措施 1、学期结束时,学校将召开课题组长和分管人员的教科研工作总结分析会。课题组长就团队开展课题活动的情况、进展、成果、不足作交流发言。学校及课题组长就以下五个方面,对各团队业绩作出评估: ⑴团队规定项目的开展情况; ⑵组长和分管人员对课题研究工作的作用发挥情况; ⑶团队精神和成员的发展情况; 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程度; ⑸课题研究的文字、音像资料。 2、学校向团队划拨人头经费予以奖励。团队教研任务中有1—2项不能完成,则不
6、予奖励。同一课题以最高奖次奖励。没有参加教研团队的不予奖励。 3、学校在评奖之后,将公示团队获奖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与举报。如发现弄虚作假或故意不完成规定任务者,视具体情况,轻则取消当事者的奖励,重则下浮该团队的集体奖励。 4、因病或其他特殊情况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不任教考试学科的教师,则不予奖励。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9 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