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60256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蜀道难》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http://tbzy.k12.com.cnK12教学同步资源精彩与您同步《蜀道难》【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了解李白的放达;3.了解诗歌诵读要求。【教学内容】(一)初读作品,粗知其意《蜀道难》是一首乐府诗,大致用散行诗句写作以七言为主,长短兼用,节奏多变化。内容较有复杂,字词上也有障碍。初读应在朗读的基础上逐段阅读,划分层次,归纳大意,以求对本诗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李白,蜀地人。这首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初到长安之时,主要写蜀地之事。第一段描写“蜀道之难”,兼叙述蜀道的来历。可分三个层次。从开头到“不与秦塞通人烟”为第一层。前两句感叹强烈,突
2、出山之高危,攀登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来四万八千岁,以夸张手法写“蚕丝及鱼凫”开园以来时间之久远,加上“不与秦塞通人烟”,便反映出因高山险隔而使蜀地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从“西号太白有鸟道”至“猿猱欲度愁攀援”为第二层,描述秦写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由秦入蜀,首先遇到的是太白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两句写太白之高大,行多难以逾越,惟有“鸟道”可行,这便突出了太白的高险。以下两句以五丁开山的神话作渲染,再用“四川”之险作衬托,又借黄鹤,猿猱来反衬。山高到黄鹤不能飞度,猿猱愁于攀援,行个之难、步履之艰,如在眼前,换言之,这一层具体状写了“写道难”的原因。其
3、余为第三层。“青泥”两句中,“盘盘”、“九折”、“萦岩蛮”写尽山路的曲折萦回,从另一个侧面写出蜀道之难;“扪参”两句则攀援者的感觉,情绪上烘托蜀道之难。但蜀道毕竟是被人征服了,“道”被人攀援出来了。第二段继续写蜀道之难,畏途不可攀。可分为两层。从“问君西游”到“使人听此凋朱颜”第一层,写蜀道“畏途”不可攀行。问君西游“何时还”,已有不可攀行之意。“畏途巉岩不可攀”更点明不可攀行。为什么不可攀行呢?悲鸟古木、杜鹃夜啼,渲染出旅途愁苦或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把人们带进了一个高险苍凉的境界,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难。诗人此借景抒情之笔,回答了“不可攀”的原因。“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为
4、第二层,继续写“不可攀”,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这里突出的是蜀道之险。“其险也如此”,“险”到什么程度?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飞湍瀑流,绝壁悬崖,万壑雷鸣,惊险万状。如果说上文写山势高危已令人望而生畏,那么这里山川的险恶更令人惊心动魄,“远道之人胡为手来哉!”这不是询问为什么来,而是嗟叹“君”之何苦而来。第三段写剑阁要塞,表明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可以分为三层,从起句到“化为狼与豺”为第一层。起句以“峥嵘”、“雀嵬”再现剑阁险要景象。“大夫当关,万夫莫开”两句表明其易守难攻。这便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所守”两句告试西游之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
5、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久居蜀地。从“朝避猛虎”到“不如早还家”为第二层,前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残酷景象。“磨牙吮血,本杀人如麻”,写出军事叛乱者的凶残,既告诉西游者“不如早还家”K12人教版同步教学语文资源http://tbzy.k12.com.cnK12教学同步资源精彩与您同步,又有提醒当政者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后来蜀地军事叛乱的事实证明诗人这个看法是正确的。最后三句为一层。这是全诗的结束语,再现全诗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呼应全诗开头,“侧身西望”,发出长长的叹息。总起来说,李白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展现了古老蜀道峥嵘、
6、高峻、崎岖、盘旋的面貌和环境的险恶,表达了对同事的忧虑。(二)深入探究,鉴赏技巧探究鉴赏,可着重抓住以下几个问题。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含义是什么?它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旨句。这句诗将“蜀道”与“上青天”之路作比较句内用顶针法相接,“难于上青天”,突出了蜀道之难。联系全诗的内容看,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极言蜀道之险,由此攀援,比上青天还要难;二是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前者是明示的,后者是暗示的。这句诗共出现三次,是一咏三叹的写法。对照高三已学过的《诗经》中的篇章可知,这是对《诗经》复沓重唱形式的继承。要探究其作用,应
7、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再现的,前后有哪些诗句,这些诗句与它有什么关系,这样分解有深入具体的认识。首次出现在开头:“噫吁<>,危手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首句发出感叹,次句补说发出感叹的原因。诗人仰望蜀道,惊叹其高,联想到难以攀援,发出“罗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感叹中突出其高而难的逾越。这便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曰日、扪参历井等高险难攀作好准备。可见其具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第二次出现在中段。前写畏途巉岩、悲鸟古木、子规夜啼,一派空寂苍凉。鸟之悲号、子规之“愁”,更烘托出令人胆战心惊的氛围,而在“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