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ID:2105729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4页
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文章要创新,就必须矫正思维定势,立意有创新,选材构思有创新,语言有创新,挖掘他人没有发现或尚未发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感受、新体验,这样写的文章才会使人耳目一新之感。  【关键词】创新;立意;选材;构思;语言  【】G623.24【】B【】1001-4128(2011)02-0209-01    清代刘开曾经说过:“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学生作文亦如此,惟有创新,其作品才有生命力。然而已有一定阅读层面和写作实践的中学生,容易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影响,作文缺乏

2、独创性。因此,矫正思维定势,创新作文是必要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有章可循的。  1立意要新  古人云:“文以立意为宗”,文章要取胜,贵在立意有创新,关键在于面对题目的选材时,要善于从他人习以为常的材料中挖掘他人没有发现或尚未发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感受、新体验,这样写的文章才会使人耳目一新之感。  “滥竽充数”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若由此来创新立意,就必须矫正传统思维下的立意(一般从南郭先生的角度提出‘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之类),而多向思维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拓和挖掘新的立

3、意,如从齐宣王的角度立出“大锅饭或官僚主义可以休矣”的新意;从齐缗王的角度立出“好的管理方法当推行”的新意;从众竽手的角度又可以立出“反对明哲保身”的新意……对于南郭先生,人们往往对他持批评态度,倘若我们反贬为褒,肯定南郭先生的“逃”是他有自知之明的表现,那么这种立意就非常独特。当然,上面所谈这些思维所立的新意必须是真、善、美的体现,否则就不可取。  要创新立意,还要注意矫正自己的保守思维对创新的影响。如果能用求异思维来寻求新旧材料各自的特点,抓住新材料的特有角度,就可以有新的立意了。请看这样的一则材料:“一位非洲雕刻家雕了

4、一尊野象,象的牙长在头顶,显得生机勃勃。可有人批评他,说象的牙不可能那么高。于是,这位雕刻家又雕了一尊,象牙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但后来的这尊象没有第一尊象有生气。”  对以上这则材料,从传统的角度看,是说雕刻家对野象不熟悉,因而雕的象不像。得出的结论是:不熟悉生活,就不能充分表现生活;只有熟悉生活,认识生活,才能充分表现生活,实践才能出真知。可是,我们不妨换一个度考虑,这位雕刻家未必不熟悉生活,他不仅熟悉象而且懂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样才有真正的生命。他的第一尊雕象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上艺术的夸张,所以显得生气勃勃,而

5、第二尊雕像仅仅忠于生活,完全是照相式的记录,因而作品没有生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样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好的立意往往是与时代密切相关的,它要反映社会主流,弘扬正气,又要关心社会热点,切中时弊。  2选材构思要新  作家浩然说:“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但没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这已是新;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但没有写出来,你看到了,想到了,又写出来了,这也是新。”由此看来,在选材上要有所创新,就要见他人之所见,想他人之未想,写他人之未写。请看一位同学议论文的开头部分:“有一个故

6、事讲的是父子二人吃苹果,儿子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发现果核是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父亲却一直循规蹈矩地从蒂部切到顶窝,因此,这苹果里的‘星星’,他从未发现过,这使他陷入沉思。”  看了这个小故事,使我们不仅陷入沉思,由那孩子的‘拦腰一刀’想到了创造,想到了发现,想到了“只有创造才有发现”这个道理。这位同学巧妙的选取了父子吃苹果的材料,并从他们的不同吃法上顺理成章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可见这位同学的选材构思是很新的。所以说,作文只要选材新,构思新,走新路,文章才具有新鲜感。  3语言要新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唐代散文家韩愈提出:“

7、词必己出”、“务去陈言”;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都讲的是在语言上要下功夫。只有这样,文章才会增色,读者才会“一见钟情”。恩格斯的《在马克思暮前的讲话》中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停止思想”既表明了马克思的“死”,又突出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精神品质,它远比“故去”、“逝去”、“去世”等准确、形象。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中的“绿”字,也是几经修改才脱颖而出的。可见,词语的锤炼对语言的创新作用是巨大的。  我国现代

8、文学史上许多优秀的作家在修辞的运用上也是别具匠心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新颖别致的佳句。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吴伯萧把熟练的纺线动作比喻为“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记一辆纺车》﹚。这样的比喻真是妙趣横生,独树一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