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54115
大小:67.6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9
《制约机制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治理机制影响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制约机制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治理机制影响初探将治理机制思想应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复杂和严峻的局面下进一步创新和激活高校党建工作的形式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本文从治理机制角度对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显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高校党建工作理论研宄贡献一份微薄绵力。近几年,治理机制思想的应用从以往单一的经济领域企业管理向更多领域和范围迅速扩展,治理机制思想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使得引入这一管理思维的行业和领域得到跨越式的飞速发展。如率先引入“治理”思想的社会管理、政府职能管理,
2、从“管”到“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也有着深切体会。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由于其自身严谨性、特殊性和重要性,仍然以以往的管理思维为主导,虽然较好地完成了高校党建工作应有的职责和使命,但是在新时期愈加复杂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冲击下,“管理”思维主导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由此,诸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关管理者也开始思考在新时期下如何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内容,有很多学者也在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研宄,并且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那么“管理”和
3、“治理”有什么区别,引入治理机制思想又将会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哪些变化,这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有那些启示,还要先从治理机制的概念入手。在不同领域,治理有着不同的概念。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给出了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种种均由人民和机构或者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而授予其权力。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4、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治理同时涉及公、私部门;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而确实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1]简而言之,治理是指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治理的本意是服务。治理强调的是共同参与,这与以往自上而下的管理有着明显不同。[2]机制,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机制概念中包涵两层意思: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所以机制就是以
5、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机制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是调动管理活动主体积极性的一种机制;制约机制是一种保证管理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机制;保障机制是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众多学者已经在上述功能中的某一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宄,并在向着机制构成并且发挥作用的方向做出努力。由此,我们对治理机制也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解:不同的组织和部分为了完成同一的目标,相互联系协调、共同作用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外化现象。那么治理机制如何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实践和应用,本文尝试从治理机制的功能分类中高校
6、学生党建工作的制约机制方面进行论述。[3]制约机制是一种保证管理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机制。党建工作中的制约机制也是为了保证党建工作相关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系统的结合。这里的“系统”是指党建工作的相关制度以及与制度相联系的作用者和被作用者。近年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一些与制约机制有关的新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党建工作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加。目前我国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多以兼职为主,院系党务工作者大多数是兼职,入职要求偏低,且在专业学科背景以及职称方面没有专门要求。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主要由学生辅导员承担
7、,但是由于辅导员队伍配备的比例普遍不足,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化趋势,即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占大多数,且流动性强,业务不够熟练,教育培训跟不上,加之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诸多因素都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第二,党员发展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欠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不严格。有的基层党支部党员发展存在突击、应付现象;有的确定培养对象过于仓促,考察培养时间过短,入党考察较多集中在成绩和社会公德等方面,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党性表现很少得到考验,致使一些信念不坚定的人混入党内;少数党务工作者和党支部书记缺少工作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