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53087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第5课 三大改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历史。正确掌握、使用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对三大改造原因、实质和意义的辨析及三大改造功
2、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课堂活动认识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实质和意义。提倡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
3、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其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师生共同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其模式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 2.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采用编卡教学法,把握本课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及三大改造的功过是非深入辨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唯物史观。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
4、要围绕三大改造来展开。三大改造的原因,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课外资料,结合教科书内容,师生共同探究找出;对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为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有关三大改造的知识体系,可以采取学生编写提纲卡的方式,概括巩固知识,培养探究和合作的精神。本课教学程序框架如下: 【说明】框架中的“拓展”是指知识内容和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框架中的“知识链接”是指和课文有关的阅读资料。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和处理有关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
5、土地改革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自然引入新课。 方法2 图示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提出问题:这些农民正在干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他们正在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生:说明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不仅提高了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师:你们说得很正确!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他们通过集体化的道
6、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由此引入新课。 方法3 主题引入 1950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开展的呢?在学生探究问题时,自然引入新课。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课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 本课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涉及政治经济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合作找出
7、三大改造的原因,小组讨论,概括出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 活动内容1 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合作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 师: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活动指导: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互相传阅搜集到的资料,使学生对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增加了
8、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小组代表可竞相发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