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51268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各级建筑施工企业都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企业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管理。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安全现状,总结出系列的管理模式创新,与同行一起探索。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Abstract: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ofsafetyprodu
2、ctionmanagement,protectingaustconscientiouslyimplementthepartyandthestateoftheproductionsafetyofthepolicy,strengthentheleadershipandmanagementofproductionsafety.Constructionengineeringsafetyproductionmanagementisconstructionenterprisemanagementsystemisanimportant
3、partofbuildingenterpriseonconstructionsitesafetyriskmanagement.Basedonmanyyears'medupthemanagementmodeofseriesofinnovation,entmode;innovation :P624.8:A: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同时,建筑业一直以来属于安全事故高发生率行业,建筑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发生建筑工程施工事故859起、死亡
4、1012人,其中共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即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事故35起、死亡144人,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愈百亿元。近年与前两年相比安全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很大,建筑安全生产形势还很严峻。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摆在建筑业同仁面前的难点问题。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创新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仅靠施工单位一家之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必须通过多方协作、全员参与、立体管理。结合我国国情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体制,可以进行行业监管、企业主
5、导、业主预控、社会监理、保险公司检查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创新。 (1)行业监管。应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或组织的咨询、服务、管理等中介职能。行业协会属非政府、非盈利机构,与政府机构共同监督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资质年审,安全不合格的队伍坚决予以清出;对业主、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给予强有力指导和监督管理。 (2)企业主导。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于施工企业,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施工单
6、位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安全防护及措施、现场安全检查等。 (3)业主预控。业主应对工程的安全生产负一定的监督责任,业主有责任和义务选择有能力做好安全生产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若发生了事故,业主的有关负责人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同时业主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来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费用投入,从而避免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导致安全生产防护费用不能保证的问题。 (4)社会监理。监理公司应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当前,监理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质量、成本、工
7、期三大控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监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使安全与质量、成本、工期具有同等地位。 (5)保险公司检查。施工企业根据建筑法的要求为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向保险公司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来转移风险,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对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查看企业是否依照有关规定尽到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同时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评价,实行浮动的投保费率,激励施工企业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当前,要逐步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从要我安
8、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 (1)建立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活动中对环境与健康的重视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质量-工期体系,转向成本-质量-工期-环境与健康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制定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我国加入W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