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姜远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姜远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赴上海参加毕节地区地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培训报告 黔西县金碧镇金碧小学姜远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赴上海参加毕节地区地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培训报告 黔西县金碧镇金碧小学姜远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赴上海参加毕节地区地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培训报告 黔西县金碧镇金碧小学姜远学 20xx年x月x日~28日,我有幸参加了毕节地区第四期地级骨干教师赴上海学习。首先感谢为我们搭建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平台的毕节地区教育局;其次更要感谢为我们组织这次培训的上海浦东中华职教社。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
2、们不但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的讲座,还亲自到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知名中小学里观摩、学习。 11月x日,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出席开班仪式的领导有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中华职教社专职副主席胡忠泽、上海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毕节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奚剑鑫等知名专家。 从21日下午开始,到11月x日,先后听了以下七次讲座:陈家昌的《教师形象建设》、王从连的《内涵发展与文化自觉》、刘党生的《备课创新的智慧与实践》、王世虎的《素质教育与教师素养》、吕唐华的《关注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效》、张建良的《学校环境建设与育人教育》、黄建初
3、的《师风——教师成长之路》。授课的专家既有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名师、名校长,也有从事教育科研的专职人员。专家们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使我充分享受到了自身充电带给我的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悦,亲身体验了在专家引领和伙伴互助下的学习过程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另外,培训部还组织小学部分的学员深入张江中心小学、浦东新区新城小学两所知名小学里观摩实训,名校里优美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特别是教师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
4、品位的生命形式深深地感染着我。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新时期的一名老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通过短短十天的培训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教师教育观念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每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在言谈之中无不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改变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
5、人才。而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培养的大多是应试型人才,他们只懂呆板的知识,却少有创新,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当今的社会。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今后的教育应改变为分数至上的观念,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多元化评价指标,注重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6、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要更新教学方法,开展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转化成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
7、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低的。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作为教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
8、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学生个体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践行师德规范,展现人格魅力。 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