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ID:2104503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_第1页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_第2页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_第3页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_第4页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世界法治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而教育公平问题,作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妥善的缓解也是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公平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教育权是指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受我国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法规政

2、策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公平问题在我国也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所谓教育公平问题,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公平是国家在分配教育资源,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等方面的法治表现,也是公平平等的法律精神在教育文化领域方面的体现。  一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地区差别。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地方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显著不同。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覆盖率(1998)上,东部为96.47%,中部为81.87%,而西部仅有42.2

3、6%。在教育的基础设施上,东中西部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配备相对完善的电子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学校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而西部许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却停留在屋舍,食堂等。  (二)城乡差别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城市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龄为11.3年,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年龄却只有7.51年。随着我国在教育上的不断投入升级,两者都在不断延长受教育年龄,然而农村显然没有城市的发展快。同时,在教师结构,教育资金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使现在教育不公平的局面愈加严重。  (三)基于身份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也愈显突出。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

4、天生就应当是平等,不容侵犯的。然而在现实中,教育产业化改革和重点学校制度使得学生在择校方面面临严重的不平等现象。资格的特殊规定为不公平现象开启后门,公立学校作为依靠公共税收而建立起来的事业单位,现在却有着走向商业化道路的倾向,依赖于身份,家庭背景等其他的"身份教育"使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愈加严重。  (四)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教育公平问题并非单纯只需要依赖于政府来解决,同样地,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有多种多样的原因。部分地方社会舆论对男女上的歧视依旧存在,一些家庭对教育的忽视等都是发生这种问题的诱因。同时,许多不法者违反现有法律法规,导致不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甚至

5、违法行为出现。  二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影响之下如何保证教育公平  对于受教育权来说,作为一项宪法性权利,虽然已经出现部分案例,但在我国目前来说并不是一项具有可诉性的权利。要想更好的保障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在法治上的保证则成为应有之义。  (一)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美国政府历史上就依靠立法来来实现教育的宏观调控。而在我国的教育体系

6、当中,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的宏观调控是有着基础性作用的。实现教育平等,首先也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来为各社会阶级提供指导,促进各级政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打击各种违规现象,用统一的标准对教育平等提供同一起点。就目前来看,我国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使国家教育事业有法可依。  (二)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是指应当以民为本,依据我国现有法律执行法律。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出发,对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和本质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执法者的业务能力,准确运用法律。在实际的教育执法当中,

7、还要学会依靠人民群众,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行使监督和批评的权利,端正执法者的作风和态度。  在教育领域中,只有执法者对执法为民有了正确而又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切实发挥法律执行者的作用。也能够更好地对推进教育公平的建设提供有利的选择途径,获得高效的成果。东中西部的经济基础确实有所差距,但是,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执法为民的精神却是同一的。  (三)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作为教育公平当中最主要的精神品质,是我国在推进教育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理念。教育公平就是指社会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