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ID:21032524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_第1页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_第2页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_第3页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_第4页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物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η。  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教学过程设计  能力培

2、养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二.预习提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三.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

3、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  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

4、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  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安排实验  学生“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  五.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2、数据分析:  ①由于W总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η<1;  ②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

5、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来,即s=nh。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观察、动手、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掌握实验方法。  能通过实验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六.学生实验情况小结  总结实验中的优缺点,及时纠正。  七.习题和实验探究(内容见《实验报告》)  1、习题讲解:(略)  2、实验探索:  ①即使没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测出具体的数值,因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为:s:h=n,n是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再结合测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

6、计算出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表示为:  ②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并非是固定的,η的值随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的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用不同的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④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减小动滑轮的质量;B.减小整个装置的摩擦。  分析、讨论,对知识再探索。  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广学生的视野和实验内容。体会“发展与创造”的乐趣。  实验创新  八.实验设计或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根据实际,提出实验设计的方案或实验改进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