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

ID:21030014

大小:1.04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18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_第1页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_第2页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_第3页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_第4页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ppt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论语》十二章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新课导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2、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相关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20篇。《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子曰:“学而

3、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按时温习。时,按时。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整体感知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人称

4、代词,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替。诚信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竭尽自己的心力。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诚信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

5、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顺从意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

6、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独立思考有所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温习学过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学习辩证统一停殆迷惘思考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7、: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能忍受。“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分“贤哉”放在主语部分“回也”之前。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