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电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

节电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

ID:21027608

大小:7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8

节电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_第1页
节电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_第2页
节电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_第3页
节电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_第4页
节电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_第5页
资源描述:

《节电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节电的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http://www.custeel.com 时间:2006-02-2116:40 中国联合钢铁网“节电的新途径-更换三元流高效叶轮”。根据用户的用泵情况,设计可互换的高效率三元流叶轮,换装于原泵内即可,不动电机、管路、泵体等,施工简单,见效快。上门服务,保证节电率达到5--20%,我公司承担全部技术改造风险,改造后若无节能或增容效果,不收任何费用。改造后的水泵,我们负责终身保修及提供备件。 技术简介我们对

2、水泵风机所做的三元流改造,从宏观上看,就是一个换叶轮→节能→分效益的过程。我们和变频一样,都是在对水泵、风机做节能改造,但是,变频是在电机上做文章,我们是在叶轮上做文章。” 我们为用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吴仲华教授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上的,自七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后,这一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燃气轮机设计和发展。西方各大发动机制造公司和国际航空界称之为“吴氏理论”或“吴氏方程”,在学术界,吴仲华教授被世界公认为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的奠基人。1976年美国数十位泵专家合著的权威工具书《泵手册》,把吴氏理论列为今后泵设计的最先进方法。我公司技术人员在吴氏理论的基础上,提

3、出了泵内含射流-尾迹模型的三元流动计算方法,通过我们的具体实践,应用这一方法设计的泵叶轮运行效率比以前有明显提高。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泵生产厂商的许多产品还停留在一元流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上,即他们把叶轮内部流体的流态简单地看成流体在弯曲管内的匀速流动,通过这种方法对叶轮建立的数学模型无疑是很不真实的,对流体在叶轮内部运动的反映也是很不准确的。因此,通过这一方法计算、设计的叶轮,其效率是很低的。七十年代后出现了泵设计的二元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使泵叶轮设计理论得到发展完善。这一理论通过在一个曲面上的分析,把叶轮流道及流体流态做为变量来看待,使泵的叶轮设计比以前有了改善。设计合理,所以泵的效率得到了

4、提高。 我们目前应用的“射流-尾迹三元流动”理论,把叶轮内部的三元立体空间无限地分割,通过对叶轮流道内的各工作点的分析,建立起完整、真实的叶轮内流动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对叶轮流道分析可以做得最准确,反映流体的流场、压力分布也最接近实际。叶轮出口为射流和尾迹(漩涡)的流动特征,在设计计算中得以体现。因此,我们设计的叶轮也就能更好地满足工况要求,效率显著提高,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计算方法:叶轮机械内的完全三元流动,应用吴仲华教授创立的S1、S2,两流面理论可以用不同方法求解,一种是流函数方法,这一方法在数学上严谨,但物理上不太直观。另一种是直接计算流体流动速度的流面(或流线)迭代法,

5、这一方法物理上比较直观,反映问题更接近实际,因此我们现在设计泵叶轮,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泵叶轮内部由两个叶片、前后盖板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流场,观察者与叶轮同步旋转看到的是与时间无关的定常相对流动,我们要求计算空间流场中任何一点的相对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从而建立我们的叶轮数学模型。在叶轮出口附近,我们还能计算出“尾迹”-脱离叶片表面的漩涡区的大小。在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改造服务中,叶轮前后盖板是设计给定的,对于中间流道内的众多S1流面而言,我们是先假定形状,逐步迭代修正至计算收敛,从而得出最接近实际的准确设计,得到在用户具体使用情况下,最合理的叶轮叶片曲线,满足用户对效率提升的要求。 以上介绍了我们的

6、技术基础,通过这种设计方法,我们已为多个泵厂家提供了产品升级的设计,也为全国范围内的许多泵、风机用户提供了改造服务,均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目前我们根据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已在国内外发表二十余篇论文,近期在国内学术刊物《给水排水》、《流体机械》、1995年国际节电技术交流(1CEST’95)论文集、2001年第七届全国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中又发表了五届论文。有关技术改造成果曾获得山西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山西省阳泉市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我们的经营宗旨是以高科技为手段,以传统产业为服务对象,为节约能源做贡献。 典型应用(1)、与天津潜油电泵公司合作,将其从美国引进的

7、潜油电泵DN4000型,泵效率由55%提高到63%,泵级数及重量减少了近30%,获工厂重奖,并取得美国专利(4865519)及中国专利(88100682.3)。 (2)、与北京水泵厂合作,将其管道泵YG-38型泵效率由68%提高72%,与国外8家管道泵产品对比,效率是最高的,获中国科学院1986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3)、与天津潜水泵厂合作,将其250QJ-N80型潜水泵效率由71%提高至75.3%,获得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