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

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

ID:21008097

大小:4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8

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_第1页
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_第2页
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_第3页
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_第4页
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历史·拓展阅读资料6:房德邻:是学术创新,还是歪曲历史?《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最近,一位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送给我5本张健伟同志写的关于晚清历史的“历史报告”,要我看看书中所写的史事是否准确。据他说书中所述史事令人“震惊”。我因为时间有限,只看了其中一本《温故戊戌年》(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温故》)。这是我第一次看“历史报告”这种体裁的作品。“历史报告”属于报告文学,我对文学外行,本不应该对它说三道四,更何况文学界已经给它相当好的评价,它的第一个版本曾获得1997年度的“鲁讯文学奖”。但是我也注意到对这部书的

2、反应并非都出于文学立场,更多地还是出于学术立场。如欧阳明评论这部书说它“消解旧论,倡立新说,言之成理,实属不易”,说它的“成功在于运用史实推导出令人信服的新见解”,“其摧毁对手的策略是细敲历史,即通过重新拷打史实破坏旧说从而重建历史”(转引自《温故·后记》)。某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在决定出版作者的另一部历史报告《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今名《世纪晚钟》)时,曾先把稿子交给历史学家审定,“以把握史实的真伪”(见《温故·后记》)。而作者本人也在追求一种学术性,书中有大量注释,行文中一再指出史料根据和史家之言,并且不时地批评和揶揄历史学家的错误,使这部书俨

3、然成为一部学术著作。因为牵涉到学术,我便想从这个角度来发表一点议论。在我看来,这部书并没有在“细敲历史”的基础上“倡立新说”,其所述史事错误太多,对康有为和戊戌变法的评价太偏颇,严重歪曲了历史。(一)《温故》所述的一些所谓“新说”,如“康梁公车未上书”、“康有为伪造密诏”、“戊戌政变不是由袁世凯告密引起的”等,并非作者的研究发现,而是采纳了有关的研究成果。书中对此也有说明。这部书的长处就在于比较注意学术界的新成果,并将之用文学手段表现出来,于是就给读者留下了他“倡立新说”和“重建历史”的印象。但若按学术的标准衡量,作者并没有将这种学术规范贯彻到底

4、,至少他未将所有借鉴的成果都注出来。·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历史·不注出处尚在其次,以学术角度看,《温故》对学术研究状况的介绍有时是失真的。如在《<密诏>疑云》一节中,他指出康有为所披露的光绪帝于1898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三十日)令杨锐带出的那道密诏是伪造的,而杨锐的儿子杨庆昶于1908年(宣统元年)呈给都察院的那份才是真的。他说这个结论是他从已发表的“历史论文”中看到的,可是却又写了这样一段话:“然而,请翻开课堂上讲授的历史教科书,请翻开许多历史学家撰写的戊戌史专著,请看一看关于戊戌

5、史的数不清的影视文学,在那里,在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都不是上面说的那份由杨锐带出的光绪手写的朱谕《密诏》,而是由康有为墨写的另一份所谓《密诏》!请允许我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康有为伪造的假《密诏》。尽管早在九十年前,即一九○八年,杨锐的儿子便交出了真《密诏》,但是我们的许多历史学家还是宁愿相信康有为墨写的《伪诏》,我直至今天也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温故》,第164页)只看这段批评,读者当然会认为“伪密诏”问题是由作者最先揭露出来的了。其实作者的批评很没有道理,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有影响的专著和教材都用的是“真诏”而非“伪

6、诏”。我翻检《温故》一书所附“参考引用书目”,看到至少有以下几种都是引用“真诏”的: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和《戊戌变法史》。作者未列入参考书目的著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林克光《改革派巨人康有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等均引用“真诏”,并且都在脚注中说明另有康有为、梁启超等披露的文句不同的“密诏”。至于教材,我手头有3种,即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3版,中华书局1983年版)、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郑师渠等《中国

7、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它们用的都是“真诏”。我不知道张建伟看了哪些教材,以致得出均用“伪诏”的结论。·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历史·这里还须指出,虽然80年代以来,很多著作和教材都摒弃康有为的“伪诏”而采用杨庆昶的“真诏”,但“真诏”说并不是确论。《温故》采用“真诏”也未举出有力的证据说明它何以是真的,只引用了一条与之相关的史料,即出自杨庆昶于1908年向都察院呈递“真诏”时的《呈文》。但细究起来,这条史料也是经不住推敲的。关于“密诏”得以保存下来的经过,这个《呈文》称:“蒙先

8、皇帝特旨召见,亲赐手诏,令我父亲详细商议后,再来告诉他。我父亲很恭敬地把这道手诏交给我,让我恭敬地珍藏起来,父亲说,他已经向皇帝覆奏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