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9724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施工近些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工程越来越多,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路面修复技术。它具有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修复后路面服务性能好等优点,国内有相当多的公路采用了此类改造方案。 1反射裂缝力学分析 1.1对称荷载作用下,当加铺层的厚度小于17cm时,裂缝尖端处于受压状态。应力强度因子KI=0,KII=0,旧水泥路面中的裂缝属于闭合型裂缝。而当加铺层厚度超过17cm后,裂缝尖端处于受拉状态,此时属于张开型裂缝。 1.2随着加铺层厚度的增加,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呈减小趋势。这表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增加沥青混
2、凝土层加铺层厚度有利于降低面层底部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程度。但面层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减小的程度趋于缓慢。 1.3轮胎压对加铺层断裂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说明重载车辆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破坏情况严重。 1.4格栅模量对加铺层开裂性能的影响较显著。随着格栅模量的增加,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值不断减小;当格栅模量超过2000MPa后,继续增加格栅模量,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的减小速度逐渐变慢。 1.5沥青稳定碎石模量对加铺层的抗裂性能有重要影响,计算表明,当沥青稳定碎石模量在800~1000MPa时,裂缝尖端的水平应力和应变能密度较小。由此可见,在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时,应选用密
3、级配,提高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对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止有重要作用。 2施工材料要求 2.1沥青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其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2.2集料 2.2.1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粗糙、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限制集料中的扁平颗粒含量,所使用碎石应采用捶击式或锥式碎石机破碎,不得使用颚板式轧石机破碎。 2.2.2细集料在整个集料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为了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要求细集料具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建议采用机制砂,或者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使用,其中天然砂的含量不大于10%. 2.2.3填料为保证沥青混合料有足够
4、的温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级配,混和料中还应掺配适量的高质量的石粉和石屑填料,石粉用量一般为混和料总重的2%~4%,具体用量应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确定,但不得少于2%,石屑剂量根据材料筛分结果计算确定。 2.3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要求,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2.4混合料的生产、运输和碾压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机械拌制,经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沥青混合料。
5、机械摊铺的混合料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用人工反复修整,以保证路面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2.5接缝要求,沥青混合料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也可由两台以上摊铺机摊铺消除纵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相邻2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3复合式加铺层结构设计的原则 3.1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目标①防止雨水渗入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基层结构层中;②提高路面
6、结构承载能力,以适应交通量增加的需要;③尽可能减弱原路基与路面结构的先天不足,消除质量隐患;④恢复路面平整度与抗滑能力,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提高通行能力,改善行车的舒适性。 3.2设计方案制定的原则①路面结构内部应按照防排结合的原则进行防排水设计,将路面结构与防排水进行综合设计,尽量防止雨水渗入路面结构与路基内部,排除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部的雨水。②在满足技术要求(交通量和使用性能)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结构方案。③按照科学、可靠、可行、经济的指导思想,尽可能应用成熟技术,确保改
7、造工程的成功。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慎重采用,先修筑试验路,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应用。④路面结构方案应注重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站位置,妥善处理好旧水泥混凝土破碎块废料及废弃沥青混合料,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⑤旧路加铺改造设计,应尽可能采用较薄的路面结构,减少对沿线交通设施的影响;减少桥梁恒载的增加幅度;减少对天桥净空的影响;减少对软弱地基及高填方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减少路线纵坡的频繁变化可能造成的路面纵向不平整和行车舒适性降低。⑥尽可能不增加桥梁恒载,在桥梁检测与桥梁结构验算的基础上慎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