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86583
大小:5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8
《如何创建和培育企业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创建和培育企业精神论文摘要:创建和培育企业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精神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它不仅能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本质特征,而且鲜明的显示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还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鼓舞斗志,激发士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企业活力;它也是调节系统功能的精神动力。创建和培育企业精神,首先应考虑的是民族因素,企业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由民族精神所决定的;其次是时代需要,企业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企业个性和
2、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具体化,能够体现当代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特征;第三是人本因素,企业在制定企业精神时要把“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一切从“人”的角度出发,把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第四是企业自身因素,如企业总体战略及企业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的高低、员工素质的差异性等。创建和培育企业精神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明确指导思想与企业精神建设目标;其次是制定政策加以引导和强化;第三是企业精神确立后,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宣传途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深入人
3、心,形成共识,真正被员工所接受;第四是企业领导者要率先垂范,积极倡导;第五是群众自省,努力使企业精神变为广大职员的要求。关键词:创建培育企业精神一、创建和培育企业精神的重要意义101、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
4、支柱,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文化基石。2、企业精神不仅能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本质特征,而且鲜明的显示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企业精神这一概念的自身就是把企业人格化了,它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者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也就是确定了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3、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
5、的积极性、创造性,鼓舞斗志,激发士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企业活力。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精神,如同一面大旗,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并吸引后者跟入,同时对企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崇高的企业精神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力,让企业职工有盼头,有奔头,让企业外部的合作者产生合作的动力,对消费者激发其信心。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势,既可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地关注企业的命运和前途,维护企业声誉,
6、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4、企业精神常常通过企业家以各种形式在企业组织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强有力的贯彻,成为调节系统功能的精神动力。企业精神集中反映了企业家的事业追求、主攻方向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基本指导思想。企业家常常以各种形式在企业组织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强有力的贯彻。企业制度层文化是管理好企业的重要方面,但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执行的力度也不可能完全到位,而企业精神可以弥补其不足,有效地处理企业运行中的矛盾与问题。于是,企业精神又常常成为调节系统功能的精神动力。10二、创建企业精神应考虑的因素1、
7、民族因素。树无根不活,企业精神无根不立。企业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由民族精神所决定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容,是民族历史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表现出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数千年发展中,中华民族不断锤炼、铸造自己的性格、品质、理想和价值观,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如“重义轻利”、“诚信为本”、“薄利多销”、“仁、义、礼、智、信”、“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信义不欺
8、,一诺千金”、“富好行德,周济贫民”等价值观念,深深地印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烙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张瑞敏倡导企业精神的精髓是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的追求,海尔文化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突出,“海尔—中国造”其实就是海尔希望向社会公众传布、弘扬中华文化的具体做法。中国的企业精神必须体现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不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张扬个人主义与独行侠作风。引进西方先进企业文化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原则。张瑞敏在“借鉴日本的管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