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实践和发1

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实践和发1

ID:20984778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实践和发1_第1页
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实践和发1_第2页
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实践和发1_第3页
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实践和发1_第4页
资源描述:

《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实践和发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的实践和发展中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储气方式的多样化和储气技术的完善和提高,是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  CNG加气站的储气,从储气方式看,80年代是地面储气瓶储气,到90年代中期四川开发出了地下井式储气;从地面储存容器上看,既有小气瓶组,也有大型气瓶组,四川还开发了大型焊接储存容器。这些储存方式和储存容器的开发,促进了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发展。  CNG加气站的高压储气系统,国内外以前一般采用的是高压地面储存装置。由于都是高压容器,多数又安装在地面,对产品质量、安装质量或维修使用要求很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恶性安全事

2、故;地面储气占地面积较大。尤其在大中城市建设CNG加气站这些问题更显突出。  于是,我们利用石油系统成熟的钻井、储存与生产技术、经验相结合,采用地下井储存高压天然气的方式。  我们首先在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荣县CNG加气站应用钻井工艺,打井储气。首批地下储气井投产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在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7个CNG加气站上扩大使用,使储气井的工艺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由于储气井储气与气瓶储气相比,优点突出,很受欢迎,于是迅速在自贡、内江、宜宾、隆昌、泸州、重庆、大足推广。近几年,该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并推广到广汉、绵阳、德阳、成都、新都、新疆、上海等地

3、,深受用户的好评,现已在40个CNG加气站打储气井240口,全部投产一次成功。最早的储气井已安全使用8年,至今无一安全事故。9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99四川名优特新博览会‘金'奖”称号。实践证明,地下储气井是CNG站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高压储气方式。国家建设部已将此技术列入行业标准CJJ84-2000《汽车用天然气加气站技术规范》中,并以建标[2000]83号通知自2000年7月1日起强制执行。  一、储气井安全可靠。  地下储气井是通过钻井、下套管、固井按石油钻井规程完成的一套石油钻井工艺成果。中国的天然气工业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如自贡被国务院命名为“功勋气井”的自二井已

4、产气45亿立方米天然气,H2S含量(80mg/m3),每日带水近70立方米的恶劣生产环境下已连续使用三十多年,至今该井还以每天6万方产气量正常生产。川东地区的气井压力多在40-50MPa,H2S含量平均2-4克/m3,井深4000-5000米,上百口井,已安全生产几十年。  储气井采取钻井下套管的方式将气井井身埋于地下,井口只留下进、出气、排污及压力表系统。一口深度为100米(经济井深)的储气井可存储500-1000立方米天然气,一座日产10000-15000立方米的加气站需打6口储气井。储气井储气能力大,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而且运行费用低,是目前川渝两地和许多省

5、外CNG站储气方式的首选方案之一。  (一)设计原则  CNG加气站地下井储气执行CJJ84-2000J22-2000《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及GB3165《石油井口装置》做到安全、经济。  (二)储气井工艺设计  CNG加气站储气井分三组设置:分别为高压组、中压组、低压组;设计压力32MPa,额定工作压力为25MPa。井身结构:井深为80-150米,套管上、下底封头与套管采用管箍连接,封头采用优质碳素钢材、套管底封头腐蚀裕量大于5mm,套管与井底、井壁空间用水泥浆固井。储气井井口设进出排气口;为排除井内积液,从井口下排液管至井底,通过气压排液;经脱硫、增压、深度脱水后的

6、天然气从井口进气端输入井内,从井口排气端输出,充装CNG汽车。  (三)储气井力学分析和评估  经过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化八院)使用NASTRAN软件,对储气井结构进行全面力学分析,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四)材料选择  1.套管  套管选用N80钢级以上的石油套管。该型套管是为了满足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设计的抗硫专用套管。套管的连接采用API标准螺纹扣。采用NASTRAN软件,把储气井分为9956个单位,20803个节点进行了全面计算和评估。  7"套管总体薄膜应力为:  Pc(Di+δ)/2δ=25.6×(160.28+8.36)/2        ×8.36     

7、   =258.20Mpa  按应力强度最大的端点分析结论如下: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总体薄膜应力S1=258.20<KStm=278.47MPa通过局部薄膜应力S2=261.01<1.5KStm=417.70MPa通过  2.井底封头  井底封头选用30CrMo锻件加工制作,采用API标准螺纹与套管连接。井底封头总体薄膜应力为:  Dc(Di+S)/48=25.6×(160十20)/4×120=57.60MPa  按应力强度最大的端点分析结果如下:应力分类强度校核评定结果总体薄膜应力S1=57.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