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81726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山的那边》说课稿《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在山的那边》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定位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承担着单元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理想、体味人生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总体要求:它的体裁是现代诗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课文内容:《在山的
2、那边》选自《长江文艺》,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二、说教法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者简介和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第一段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败,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目标一体现了教学目标三层次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二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方法
3、总体思路:结合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第一段的感情的设计,我对具体教学法做如下考虑: 1.以创设情境法为主,通过完成征途的教学过程和板书,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展示诗人的追求想忘的过程和情感,突破本文重点。 2.采用知人论事法,通过对诗人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 2.采用启发点拨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相结合,针对教师对诗歌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共同研究作答,体会诗人感情,解决本文重点。 3.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地利用教案、多媒体。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品味诗歌美好的诗情和理解诗人的生存困境和痛苦内心。新课标要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
4、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我采用完成征途和板书设计创设情境,抓住诗歌关键语句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第一段的感情起伏,分化难点。 6.教学课时:8分钟 三、说学法 新大纲对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问题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据此,教学该课,我在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上做以下思考: 1、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2
5、、知人论事,通过把握作者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 4、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分析诗歌重点语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汲取、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 主要步骤:情境导入、作者简介、重点赏析、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步骤。 1.情境导入 通过学生回忆亲身登塔顶的经历和爬山完成征途的设计,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对远方追求的想望中,体现了创设情境法的教学。 2.作者简介、 通过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诗人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事法,通过对诗人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感情。 3.重点赏析 教师针对诗歌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共同研究作答,进而体会诗人
6、感情,解决本文重点。采用启发点拨法。 4.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新课标指出语文练习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同时,他也要求要积累生词,所以我安排了两个小作业,目的是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启发和激励学生。 五.板书设计 通过起伏的结构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人的感情起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