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

《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

ID:20981258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8

《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_第1页
《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_第2页
《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_第3页
《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_第4页
《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河情怀,水电人生》阅读附答案  江河情怀,水电人生  ①张光斗,1912年5月生,江苏常熟人,幼时家境贫寒。1924年秋,他开始了在上海交  通大学附属小学的求学生涯,然后交大附中,然后交大预科班,直至1934年,以优异的成绩  从上海交大毕业,同年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到美国后,张光斗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  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他获得了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  额奖学金。  ②“七七事变”给了张光斗极大的震动,他毅然放弃了深造机会,回国参加抗日。他  说:“国将不国,我心何安!”解放前夜,在华工作的美国水电工程师力邀张光斗赴美工作,  他却说:“我是

2、中国人,是中国人民养育了我,我有责任建设祖国,为人民效力。”解放前夕,  国民党政府曾多次下令,让张光斗把他手里的水电资料送往台湾,他不肯。在地下党员的  帮助下,张光斗巧施“掉包计”,将假资料交了出去,而20箱真资料则藏到地下保存。解放  后,他捐赠的资料成了国家“一五”期间水电建设的重要依据。  ③20世纪50年代初,张光斗意识到水利理论教学的贫乏,他钻研、摸索了一套教学大  纲,率先在我国开设了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教材,建立了国内  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开创了水工结构模型实验。60年代,他辛辛苦苦编写的几百万字  的《水工建筑物》书稿,未及出版就在“文

3、化大革命”的混乱中散失。多年之后,年老的他每  日伏案,重著此书,相继于1992年、1994年、1999年出版了《水工建筑物》上、下册和《专门  水工建筑物》共3部学术巨著。  ④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密云水库告急。北京市委急召还处于受审  查、受批判逆境中的张光斗火速回京。张光斗连夜赶到密云水库工地,却被告知:“这次加  固工程的设计你要负责,但不准在图纸上签字。”尽管待遇如此不公,但他仍每天奔波在大  坝工地,爬上爬下检查施工质量,仔细审查每张设计图纸,提出意见后交给“负责人”签字。  他说:“我是为人民工作的,不是为哪一个人工作,让我签字也好,不让我签字也好,

4、总之我  要对人民负    责。”  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张光斗是60多年来三峡  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见证人和主要技术把关者。1993年5月,张光斗主持了三峡工程初步  设计的审查。在汇集10个专家组、126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他慎重研究,反复推敲,逐字  逐句地核定最终审查意见。三峡工程开工后,张光斗任国务院三峡建委三峡工程质量检查  专家组副组长,他每年至少两次来到三峡工地进行检查与咨询。2000年末,耄耋之年的张  光斗又一次来到三峡工地,他为考察导流底孔的表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硬是从基  坑攀着脚手架爬到56米高的底孔位置,眼睛看不清,他就

5、用手去摸孔壁。之后张光斗在质  量检验总结会上极力坚持修补导流底孔,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场的人望着他脚穿套鞋、头  戴安全帽的瘦弱身影,一个个感动得说不出话束。  ⑥张光斗是个“工作狂”,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拉瓦西到长江中上游的葛洲坝、三峡,  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他的身影频频出现。即使年愈九旬,他也闲不住。每天  早上六时半起床,吃完早饭,步行到办公室,用王大珩院士给他特制的高倍放大镜阅读全国  各大水利水电工程发来的资料,遇到新出现的问题,他就马上给有关部门打电话或写信,提  出建议。如果问题特别重大,他还会去搜集大量资料,拿出充分论据,写成文章投寄有关部  门与报刊,甚

6、至上书中央。  ⑦张光斗毕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操劳奋斗,功勋卓著。但2000年蓝旗营的院士楼建成  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搬进去,将新房让给了有需要的年轻院士。  ⑧近年来,他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并被人们称赞为“当代李冰”。对这些荣誉,老人看  得很淡。他说:“我感到很惭愧,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点事情,感到受之于人民多,为人  民工作的少。”&nb    sp;[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2002年6月1日,年逾90高龄的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荣膺第四届“光华工  程科技奖成就奖”。他是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工程科学家。此外他还获得过“国家科技  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

7、奖”“何梁何利奖”“水利功勋奖”“哈兹(Haas)国际奖”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耄耋之年的张光斗,攀着脚手架爬到三峡工程56米高的底孔位置,用手去摸孔壁。体  现了他凡事不轻信、不盲从的科学态度。  B.文章第③段描述张光斗巧施“掉包计”将20箱宝贵资料留了下来,主要是想表现张光斗  和敌人斗争的聪明智慧。  C.文章多次直接引用张光斗先生的话,这既符合人物传记纪实的特点,也增强了文章的生  动性、形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