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ID:20968325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_第1页
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_第2页
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建筑作为能耗最大的一种人类活动,其在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章通过对建筑设计方法、过程、理念的分析,探讨低碳经济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  Abstract:thearchitectureasthebiggestenergyconsumption,ahumanactivities,itsdesignandconstructioninuseprocessoftheimpactontheenvironmentisverygreat.Basedonthearchitecturaldesignmeth

2、od,process,theanalysisoftheconcept,thispaperdiscussesaloyundertheconcept,architecturedesignstrategy.  Key2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将产生300~400Kg的CO2,而且混凝土拆除物还会造成难以处理的废弃物。材料使用的不恰当在后期的使用和维护上带来很多的问题。因此,选用工业化成品或者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选取内含能源低的材料,是减少CO2排放,控制建设中、使用中和废弃后环境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  2.2.2材料的高效利用  首先,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可以减少构成建筑这个系统的要素

3、,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失与能耗。其次,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将材料性能与建造紧密的结合起来。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比如自重轻、可再生的钢结构构件,便于现场拼装搭建,可以减少施工环节与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减少施工现场的材料浪费,降低废弃材料形成的污染。采用纸管结构与集装箱构成的材料,考虑建筑拆除后的材料回收再利用,减少整体的生态影响。汶川地震以后,刘家琨提出“再生砖计划”,利用破碎的废墟材料作为骨料,掺和切断的麦秸作纤维,加入水泥、沙等做成轻质砌块,用作灾区重建材料。这种低技低价、就地取材的环保材料,既是废弃材料在物质方面的“再生”,又是灾后重建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

4、“再生”。  控制体形系数,可以有效地节省维护用材,降低物能投入。美国可再生能源最早的使用倡议者富勒专注于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合理的设计。在Dymaxion住宅设计中,他采用张力杆穹隆技术,近似于球形的外观完美地控制了体形系数,并且使结构体系与维护体系合二为一,在节约材料的同时,还免去了二次装修的材料消耗。  2.3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空间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总体的面积需求。对大量性的居住建筑而言,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控制住房面积标准,必然降低建造的能耗。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度,其住宅设计中,往往将活动较频繁的空间作为枢纽来组织部分空间,以减少交通长度,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5、。  减少建造也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建筑空间再利用是建筑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发展的契机。户型设计中考虑空间的灵活可变性,以及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既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是降低建设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  3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建筑的低碳化发展建设依赖于多种技术手段。在高度节能设计的同时,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可再生利用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3.1节能系统的选择  建筑的能源消耗存在地区差异性,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比如北方城市采暖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较高,对煤炭的消耗

6、也最大,就需要考虑在加强保温设计的同时寻求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大量缩减碳排放。南方城市对电能的消耗比较高,在加强隔热、遮阳设计同时,采用能耗低的电气设备,考虑建筑的通风与地冷的利用。改善城市的能源结构,尽量使用清洁能源,是当前建筑低碳设计的必然趋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