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

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

ID:20958213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8

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_第1页
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_第2页
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_第3页
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_第4页
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道德的心理基础探析近代哲学家笛卡尔通过对自我的探讨,得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结论,确立了人是理性存在者的近代哲学基础。从而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文明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正当人们在享受着自己的成就、憧憬着美好未来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传统的道德观也遇到“神已经死了”的基础颠覆。这些问题使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的本质。通过反省以弗洛伊德为首开始关注到人的心理活动中既具有意识性的理性范畴,还有一部分没有被完全认识到的无意识的非理性范畴。对此,分析心理学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下面借助分析心理学派大师荣格

2、与诺伊曼的学说,探析如何在全面地认识与把握人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建构道德的问题。  众所周知荣格把无意识定义为“所有那些未被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的总和。”[1]所以,无意识并不是不存在的意识,而是相对于意识活动而言的另一种心理现象,并且是人的心理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简而言之人本身是超越于意识(=自我)而存在的,在其心理活动中既包含着意识方面的活动,同时也包含着无意识方面的活动。因此要想全面地把握人、把握自己本身,象近代哲学那样只关注、依靠人的意识的、理性的部分是不充分的,必须要做到两者兼顾。可是无意识是无法直接把握的,能够认识、控制自己行为的只有意识

3、。而要借助意识以理解无意识,就必须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具有何种关系呢?荣格指出:“意识和无意识并不一定是对立的,而是互相弥补的,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即形成人自己。”[2](98)由此可见,意识与无意识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无意识的内容可以从意识现象的表现中明确,同时意识现象中不可理解的部分也可以从无意识现象中找到根据。这样,就可以通过意识理解无意识,进而能够全面地认识到人的整体自我。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荣格进一步强调指出:“对于意识来说各种无意识的过程具有补偿性。”[2](99)这种“补偿性”的体现,在被意识所否定或忽视

4、的记忆想法会出现于睡梦时,在被说不清的情感所左右而做出违背自己意愿之事等现象中,是很容易被观察到的。那么,如何使意识与无意识可以“互相弥补”地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自我,又如何防止对人不利的“补偿性”问题的发生呢?下面通过诺伊曼在清算旧道德中构想出的“新道德”理论对此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抑制”与“压抑”是个人遵从社会道德时心理调控的两个基本方法。“抑制”是意识性的活动,并且还是“自我的有意识成就,通常以系统的方式去实践和培养”[3](11)的活动。这是因为,此种意识性的活动虽然排除了与道德不和谐、不相符的所有特征与倾向,但是被摈弃的内容与成分仍然与意

5、识(=自我)有联系,即被“抑制”的心理内容会在意识中仍旧占有一席之地。在许多场合下,它的影响会涉及到心理活动的全体。比如被道德性的“抑制”作用所否定的性冲动,在冲动者本人的意识、自我中还会留有一定的影响力,使人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真实状况。而且,事实证明“压抑”给个人、集团带来的危险与损害也往往大于由“抑制”所引发的状况。  “抑制”与“压抑”的作用结果是在人格中形成两个精神体系:一是作为“表面人格”或“人格面具”的体系,它具有意识(=自我)参加,构成了精神的本质部分;另一是作为“阴影”的体系,它是完全无意识的,只构成对精神有影响的部分。作为“表面人格”

6、或“人格面具”的体系因为具有意识、自我控制的管理,所以对于我们是容易觉察、可以妥善处置的。相对来说,作为“阴影”的体系因为是无意识的,我们往往会忽视甚至不知它的存在。可是作为人的精神体系的一部分,不但不能轻视它的存在,而且还要尽力地关注它对我们的影响。这样就既可以防止它所引起的危害,也可以真正地、全面地认识与把握到人的内在本质。  “阴影”是人自身存在的一个侧面,是被旧道德所遗弃的、人类的黑暗面。但这种黑暗面同时也是人类共通的黑暗面在自身上所表现出的个体形式。“阴影”不仅表达了人自身的不完全性与世俗性,即个人与绝对价值相左的、否定性的部分,而且同时表

7、达了相对于超越现世的绝对者或只具有永生灵魂的人不用顾及的身体性方面。因此“阴影”既是构成人自身个体性生存的重要要素,同时还突出表现了人的局限性与有限性的本质特征。所以,当人们忘却自己的“阴影”时,即人忘掉了自己原本是被造物的本质与作为生物所具有的有限性和身体性时,会导致对自己的膨胀认识,甚至会把自己作为无实体的妄想物或所谓的纯精神体。这类问题在极端的唯心主义者、信徒的身上屡见不鲜。  在旧道德观中,个人的道德性是在符合集团的价值时被承认的。因为被集团遵从的规范、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完全性,所以它们往往是与现实性、个体性的人无关的某种绝对性的理想要求。这种

8、价值观总是以绝对对立的原理为原则,把人分成善的与恶的或优秀的与愚劣的互不可融、两极对立的部分。为达到被尊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